一粒價值300萬的藍寶石,兩個產地鑒定結論,到底是“緬甸”還是“斯里蘭卡”呢?
黃金首飾網導讀:一粒價值300萬的藍寶石,兩個產地鑒定結論,到底是“緬甸”還是“斯里蘭卡”呢? 倫敦著名拍賣行拍出價值300萬的藍寶石戒指,三份國際證書鑒定出兩個產地,產地到底是“緬甸”or“斯里蘭卡”或將成為永遠解不開的謎題。...
最近兩期討論了珠寶圈內的幾個熱點事件,但是由于當事人的極力反對,所以近期文章下架的比較多。再次強調一下:本公眾號討論以上熱點事件僅僅是借還原事件本身件警示他人,讓行業從業者引以為戒,對事不對人僅此而已。
好了,今天我們用國外的案例來說說國際珠寶證書“產地鑒定”那點事兒吧!
一、倫敦著名拍賣行拍出價值300萬的藍寶石戒指,三份國際證書鑒定出兩個產地,產地到底是“緬甸”or“斯里蘭卡”或將成為永遠解不開的謎題。
2014年4月30日,倫敦的邦哈姆斯(Bonhams)拍賣行以32.65萬英鎊(折合人民幣340萬元)的價格成功拍出一枚重30.08ct的藍寶石戒指,引起國際珠寶圈熱議的不是這枚藍寶石的價格,而是該寶石附帶的三份珠寶鑒定證書卻給出了兩個原產地結論——斯里蘭卡、緬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登錄邦哈姆斯(Bonhams)拍賣行官網查詢該藍寶石的拍賣記錄。當然,筆者已經將該藍寶石的拍賣網頁截屏了展示給大家了,如下圖。
圖1、邦哈姆斯(Bonhams)拍賣的價值32.65萬英鎊(折合人民幣340萬元)的藍寶石戒指、主石重30.08ct。圖片版權歸邦哈姆斯(Bonhams)。
圖2、成交拍品藍寶石戒指的簡介,請注意證書注明的產地信息。圖片版權歸邦哈姆斯(Bonhams)。
圖3、拍品藍寶石戒指的網頁截屏,請注意證書信息的鑒定產地。圖片版權歸邦哈姆斯(Bonhams)。
需要指出的是:為該藍寶石出具鑒定意見的三家檢測機構中有兩家是大名鼎鼎的古柏林(Gubelin)和SSEF!另外一家是倫敦的The Precious Stone Laboratory實驗室。
在國際珠寶鑒定界古柏林(Gubelin)和SSEF是公認的權威!尤其在寶石原產地鑒定方面,老牌珠寶家族古柏林(Gubelin)更是在祖母綠方面有“DNA基納米顆粒”識別技術。可以這么說如果古柏林(Gubelin)、SSEF在彩色寶石產地鑒定方面認第二的話,沒有人說自己是第一........就這么牛的兩個咖兒,一個說產地是緬甸,另一個說是斯里蘭卡,您說這事咋整??
故事到這里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肯定有一個產地鑒定出錯了!也有可能兩個產地都不對.........但是,兩個所謂的“國際最權威檢測機構”都穩穩當當的呆著,沒有一個站出來解釋一下,好像這事兒就根本沒有發生過一樣!這可是價值300多萬珠寶啊?不過話又說回來,誰又能證明人家那個“產地鑒定結論”就一定錯了呢?誰又親眼看見這個藍寶石就一定產自斯里蘭卡或緬甸呢?
可以這么說吧,珠寶產地鑒定本來就是一半靠經驗、一半胡亂猜的事兒,關鍵是您得敢吹會吹而且還不能太離譜兒!
二、"珠寶產地鑒定"其實就是三分有根據,七分靠瞎猜,愛吹才會贏的事!
珠寶檢測機構進行“產地鑒定”主要是利益驅動、是由于客戶強烈的產地鑒定需求!礦主、經銷商、消費者都想知道珠寶原產地,他們愿意出錢讓檢測機構標注"原產地",能掙錢的買賣誰會拒絕呢?
大家都知道,國內有些產品有所謂"原產地認證標識"或者"地理標志",這種"原產地"驗證都是原產地企業經過申請,在政府部門或者相關組織監督之下,經過相關的認證、監督、評定才能使用的一種"產地標志"。比如說"大閘蟹",必須是陽澄湖水域養殖的而且要經過行業協會監督才能使用所謂的"陽澄湖大閘蟹"地理標志,也就是說"別人要親眼看著你在陽澄湖養殖的"那才能叫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呢!即便是這樣還常常發生原產地造假的事件呢。
珠寶的"產地鑒定"不可能像原產地認證那樣100%準確,這種"鑒定"其實是一種原產地可能性的推測!是專業人員基于寶石學專業知識和素養,根據被測樣品現有的寶石學特征與已知產地寶石的特征進行對比,得出"可能是某地出產"的一種專家意見!珠寶"產地鑒定"的正確率受多種因素影響,比如鑒定人員的專業素養、被測寶石攜帶的特征產地信息量、檢測限制條件等等。因為珠寶鑒定要求是"無損檢測",很多化學分析方法是不允許使用的,這就大大限制了檢測的精確程度。另外如果遇到一些高凈度寶石,由于其本身所攜帶的"原產地"信息量很少,檢測人員就很難推測出它真正的產地。所以,所謂的"產地鑒定"大多數情況下是鑒定人員基于自己的專業素養對寶石原產地的一種猜測!通俗一點講,珠寶的產地鑒定其實就是專業人員的"連蒙帶猜",專業水平越高猜中的幾率就越大!
在珠寶"產地鑒定"時,鑒定尺度把握十分重要!檢測機構常常會陷入一種兩難境地:一方面,尺度如果太緊,就會失去客戶和市場;另一方面,尺如果太松,也會失去信譽和口碑。所以,檢測機構都極力平衡兩方面的關系。說出來也許您不信,如果您是某檢測機構的大客戶,您的“產地意見”甚至有可能左右他們的鑒定結論,簡單的說就是“只要錢到位了,你說哪產就哪產,當然前提是不能太離譜喔?”——一不小心把實話說出來了!
筆者分析了一下,當前市場流行的國際證書“產地鑒定”結論主要有以下幾種:
1、百分百確定產地——吹牛B型鑒定結論。
首先,所謂的“產地鑒定”提供的只是一種產地“專家意見”或者說是“產地可能性”。一顆寶石被開采出來,經過銷售、切磨甚至處理、鑲嵌等多道加工工序,成品最終提交給鑒定機構時我們幾乎不可能"檢測"出它的真正原產地,所謂的“產地鑒定”是根據現有的寶石特征推測其可能的原產地,除非您擁有古柏林的“祖母綠DNA基納米顆粒識別技術”,但是隨著新礦區的發現古柏林也不可能控制所有的礦區原料,所以他的產地鑒定也不可能100%正確。
您可能會說“以現在的科學技術肯定能檢測出產地啦!”,那么請看看本文開篇的案例,古柏林(Gubelin)和SSEF都有可能出錯,誰可能100%正確?所以,下面這種100%確定的產地結論模式,其實就是耍流氓、吹牛B!筆者只想問這些檢測機構一句“你tm親眼看見這粒寶石從莫桑比克挖出來的啊?”
耍流氓、吹牛B型的產地鑒定結論。
2、可能型——猜測性產地鑒定結論。
這類的產地結論大體上是這樣的“所檢測的樣品與XX產地的寶石學特征相符合”!具體怎么“相符”嗎,人家也不告訴你,反正就是“你猜你猜你猜猜猜”?
猜測性產地鑒定結論。
3、用數據說話——學術型產地鑒定結論。
這類鑒定證書常常會附上包體特征的圖片或者微量元素分析測試結果,這些數據會有力的支持或部分支持其“產地鑒定結論”,筆者認為這才是負責任的實驗室應有的態度,畢竟收取了“產地鑒定費”就應該拿出有力證據來,老是拿“猜、猜、猜”的游戲出來騙人就沒意思了,對吧?
負責任的學術型產地鑒定證書。
總結一下:
要正確看待國際證書上的“產地鑒定”信息,有很多機構都在玩“猜、猜、猜”的游戲,反正就算猜錯了人家也不用負什么責任!首先,這些檢測機構設置在境外,不受中國法律的管轄;另外很多國際珠寶檢測證書上都有所謂的“免責條款”,有的“免責條款”是在你委托鑒定的合同書中列出來的。所以,即便他們的產地鑒定錯了,咋們也只能自認倒霉,所以您也別太當真,有時候那只不是騙錢的把戲罷了。
這正是:珠寶產地鑒定,三分有根據,七分靠瞎猜,愛吹才會贏!
來源: 珠寶鑒定筆記
本文一粒價值300萬的藍寶石,兩個產地鑒定結論,到底是“緬甸”還是“斯里蘭卡”呢?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一粒價值300萬的藍寶石,兩個產地鑒定結論,到底是“緬甸”還是“斯里蘭卡”呢?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baoyang/38950.html
- 上一篇:花絲鑲嵌圖片-花絲鑲嵌工藝圖片
- 下一篇:新型珠寶騙局專騙,很多人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