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手里的“地攤貨”,在老祖宗手里身價千萬?都是戴首飾,差別卻這么大……
黃金首飾網導讀:你手里的“地攤貨”,在老祖宗手里身價千萬?都是戴首飾,差別卻這么大…… 確實是這樣沒錯~但依靠它誕生的螺鈿、貝雕等多種珠寶藝術,那可是太值錢了...
都說珍珠是女人一生必有的珠寶,大家總是難以抗拒它溫潤、典雅的氣質。

不過,人們有多喜愛珍珠,就有多忽視培育出它的“母親”——貝殼。
其實要寶姐來說,貝殼才是海洋最珍貴的禮物~它不僅可以生產珍珠,還可以被制作成珠寶!

可能有寶迷要疑惑了:咦?昨天的文章不是說,白貝母不值錢嗎?
確實是這樣沒錯~但依靠它誕生的螺鈿、貝雕等多種珠寶藝術,那可是太值錢了:

當然,海里的貝類千千萬,也不是所有貝殼都適合制作珠寶。
海水貝殼通常顏色豐富,用來制作珠寶的有金唇貝殼、銀唇貝殼、黑蝶貝殼、馬氏貝殼等十多種!淡水貝殼要相對遜色一些。

而比起貝殼,海螺貝類往往擁有更加絢麗的珍珠質。
其中,唐冠螺、鸚鵡螺、萬寶螺和法螺更是世界四大名螺,用它們的化石制作的珠寶,可都是珍稀級別的呢!

△超大鸚鵡螺化石,開采要盡量保持完整性,價值更高

△自然剝落的碎片,才會拿來做成首飾
但凡愛珍珠的朋友,估計都很難抗拒貝殼的魅力,它們同樣擁有炫彩又柔潤的光澤,充滿女性的光輝。
1
貝殼是
如何變成首飾的?
在昨天的文章里(點擊查看:大牌愛用的小眾寶石),寶姐就說了,貝殼首飾可是大牌的最愛:

△寶格麗戒指和迪奧手鏈

△梵克雅寶Alhambra四葉幸運系列耳飾

△香奈兒銬式手鐲
那貝殼是怎樣一步步變成“變廢為寶”的呢?
首先,要挑選美貌的貝殼~畢竟不是所有貝殼都擁有“驚天神顏”,得擁有漂亮的暈彩才行:

△暈彩是珍珠質潤化的效果
就像珍珠一樣,貝殼也有許多顏色。
白色、黑色、藍綠色、粉紅色和黃金色,還有的在陽光下能產生彩虹般的暈彩,極具個性。


在十三、十四世紀的歐洲,貝殼就成為王室貴族的寵兒,王后王妃、名門貴族都以收藏貝殼飾品為傲。
過去的貴族將它應用在各種日常裝飾,從刀柄到鐘表面,家具到首飾盒,幾乎隨處可見:

貝殼雖然美,但也有它的缺點,就是不容易提取,且易碎。
在實際制作中,往往需要將母貝打磨得足夠輕盈透薄,才能顯得晶瑩美麗。所以如果工藝不達標,就容易損壞原料。


意大利珠寶商開發了一種特殊的切割和拋光技術用于母貝制作,能夠確保提取順利,并經過鑲嵌后更加穩定堅固。

不過日常佩戴,還是要注意保養哦~它們和珍珠一樣,不能接觸化學試劑,要常用軟布擦拭,且避免日曬失水。
2
西式貝雕VS中式貝雕
誰更美
說起浮雕,大家首先想到的,會不會是它呢:

準確來說,它的名字叫做Cameo(卡梅奧)。
這種工藝制作的首飾精致華貴,在當年的歐洲風靡程度不亞于今天的LV、Tiffany。王室貴族更是卡梅奧的忠實粉絲:
△約瑟芬皇后的卡梅奧王冠

當時的卡梅奧,主要采用的還是瑪瑙,因為瑪瑙顏色豐富,且能夠分層雕刻。
不同的地方,流行的雕刻題材也不同,最常見的是雕刻自己母親、愛人的肖像,或者雕刻族徽等;德國則流行花鳥、少女形象;意大利則偏愛神話故事題材。


直到1805年,貝殼卡梅奧才出現。
意大利人首次將貝殼作為浮雕首飾的材料,制作出了色彩驚艷的貝雕珠寶,震動了整個歐洲。

于是,大量的雕刻藝術家趕集一般地來到了各個圍繞地中海的國家,因為這里盛產適于雕刻的纏絲瑪瑙貝殼。
這種貝殼的表層和底層有2種不同的顏色!通過雕刻表層的白色鈣化物,便可與深色底層形成對比~營造出強烈的立體感:

維多利亞時期,貝殼卡梅奧更為盛行,因為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很喜歡它~甚至把它當做跟阿爾伯特親王愛情的見證。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皇家徽章,親王去世之后制作的。從此把逝去親人的肖像制作成卡梅奧成為英國人特有的哀悼的方式
由于貝殼不同于其他寶石,沒有統一的厚度,因此貝殼卡梅奧對雕刻的要求更高!即使到了現在,也只能純手工制作,所以很珍貴哦~


這種“方寸之中見功力”的貝雕,有著鮮明的西方特色,復古精致線條寫實。但其實,貝雕不止西方有,咱們中國也有。
中國的貝雕,和西方有著明顯的差異:

中國貝雕,是選擇有色貝殼,通過剪取、拋光、粘貼等工序,精心雕琢成平貼、半浮雕、鑲嵌、立體等多種形式和規格的工藝品,屬于一種拼貼工藝:


可以制作成題材豐富的貝雕畫,珠光晶瑩,古樸典雅:

也可以制作成發卡、項鏈和首飾盒等實用工藝品:

還能對貝殼進行整體雕刻,塑造氣勢恢宏的大作。
為了解決貝殼不夠大,或雕刻過程易碎的問題,我們發明了“先部分雕刻、然后組合成形”的方式:

中式貝雕在中國的歷史也很悠久~最早在商周的時候可就有了,而且我們的貝雕也極具東方特色。
看來,雖然大家語言不通相隔千里,但發現美的眼睛卻是相通的呢~這些貝雕工藝如今都成了民族的瑰寶。

3
螺鈿:最高雅的貝類藝術
沒有之一
雖然“貝雕”很美麗,但在寶姐心目中,最獨樹一幟、集高級工藝和高雅藝術于一體的貝類藝術....非螺鈿莫屬。

螺鈿鑲嵌工藝十分復雜,要先提取出海螺、貝殼里完美的一層!然后按照所需形狀制作成薄片,再將其固定在器物表面。
表面既摸不出凹凸感,卻能看到光澤漸變暈染,分外炫目:

相傳,螺鈿起源于商代的漆器。
在器物的表面涂上具有光澤的“漆”,是美觀也是保護,而螺鈿就成了最佳的漆面裝飾。

△西周·彩繪獸面鳳鳥紋螺鈿漆罍,距今近3000年
唐代的時候,中國的螺鈿工藝已相當成熟,螺鈿也應用得更加廣泛~經常用來裝飾樂器、銅鏡等等。
在日本奈良東大寺里,就完好保存著1200多年前的大唐螺鈿紫檀五弦琵琶:

不過,唐代螺鈿器物中最瑰麗的不是樂器,而是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銅鏡”的螺鈿鏡!據統計,現存于世的螺鈿鏡有18面,每一個都精致非常:

還為了讓螺鈿鏡更加美觀,還會在其中鑲嵌琥珀、玳瑁或綠松石等玉石~可讓銅鏡五彩斑斕:

到了清代時期,螺鈿變得更加日常化,它被用到了各種家具上!
從桌椅櫥柜,到屏風門樓,只要你有錢,就能享受這種奢侈的螺鈿套裝:

而實際操作的螺鈿工藝,也遠沒有我們上面描述的那么簡單。
通常來說,螺鈿技法可以細分成三種:硬鈿、軟鈿與鐫鈿。
硬鈿,顧名思義,用的貝殼相對較厚,可以制作厚片硬鈿、薄片硬鈿、襯色甸嵌、硬鈿挖嵌。

軟鈿相反,需要先軟化貝殼,然后揭下薄如蟬翼的內側珍珠質層,再進行鑲嵌。
而將軟螺鈿的底面,襯上各種色彩,讓其產生一種透色效果,這種技法就是“襯色甸嵌”。

不過,軟鈿中最著名的,還數“點螺”,產于江蘇揚州。
點螺,需要把螺貝制成0.5毫米以下的薄片,然后切割成點、絲、片等各種不同形狀,再一點一點鑲嵌到黑色漆底上,形成繁華的圖案。

流光溢彩的螺鈿,被應用在發飾上,仿佛云鬢之中點綴著星光,柔麗又端莊,完全襯托了東方人的含蓄與內斂:


如貝殼這般身死猶榮的珠寶真是非常少見,人們現在對母貝的重新認識和喜愛,其實也是對傳統的傳承吧~

寶姐私語:
人類早在萬年之前,就會使用貝殼為貨幣,用來進行交易啦。這么“寶貴”的東西,也自然成了最早的首飾~
流光溢彩的母貝,你喜歡嗎?
本文由每天一堂珠寶課原創出品
本文你手里的“地攤貨”,在老祖宗手里身價千萬?都是戴首飾,差別卻這么大……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你手里的“地攤貨”,在老祖宗手里身價千萬?都是戴首飾,差別卻這么大……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xuzhi/40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