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不適合女人戴?它大哥才是女人的保護神?都是龍的兒子,一個比一個更秀
黃金首飾網導讀:貔貅不適合女人戴?它大哥才是女人的保護神?都是龍的兒子,一個比一個更秀 “獅子滾繡球”是最受大家歡迎的,憨態可掬的獅子隨著繡球搖頭擺尾,顯得十分可愛。 甚至因為太受歡迎,“獅子滾繡球”還逐漸變成了一種吉祥紋案,被賦予了祛災祈福的美好寓...
轉眼又到年底,咱們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日——春節,也近在眼前啦~不知道在寶迷們的心目中,最具年味的活動是什么?
是吃年夜飯、看春晚,還是放炮仗?其實在寶姐眼里,還是舞獅最熱鬧!

春節期間,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都少不了有舞獅活動。
每只活潑的小獅子都是由2個人合作完成的,一人舞頭、一人舞尾,在鑼鼓聲中表演出獅子的各種形態,例如翻跟頭、踩梅花樁等等。

△即使遠在海外,每逢過年,唐人街也請來舞獅助興
其中呢,“獅子滾繡球”是最受大家歡迎的,憨態可掬的獅子隨著繡球搖頭擺尾,顯得十分可愛。
甚至因為太受歡迎,“獅子滾繡球”還逐漸變成了一種吉祥紋案,被賦予了祛災祈福的美好寓意:

△在擺件、年畫、建筑里很常見
可能有朋友會覺得奇怪,咱們國家不是沒有獅子嗎?為啥它還能成為傳統瑞獸?
如果有這種想法,那就太小看獅子的魅力了~人家不僅混成了傳統瑞獸,還改頭換面,成為“龍生九子”中的老五,和貔貅、螭吻稱兄道弟呢!
在我國待遇這么好的“外籍動物”,估計也就獅子了吧~


獅子就是龍子狻猊?
我國對于獅子最早的記載,應該是在《漢書·西域傳》中,里面說“烏弋(西域國名)地暑熱莽平……而有桃拔、師子、犀子。”
其中,“師子”就是獅子的古稱。

而“獅”這個字呢,直到北宋時期才出現,用來代表猛獸。但要到明朝,“獅子”才正式替代了“師子”。
咱們古代最有名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就是明朝人,他在《本草綱目》里就記載說:獅子出西域諸國。

△ 明·周全 《獅子圖》,獅子的表情有點驚恐....
不過,雖然獅子的名字在西漢就已經出現了,但它真正被進貢到我國還是東漢時期。《后漢書·班超傳》里明確記錄了,是公元87年,從月氏進口的。
據說明朝時期,每進貢一只獅子,就能得到30箱商品,這可肉疼壞了皇帝們~所以到了明朝口碑最好的皇帝——朱祐樘當朝時,就直接拒絕接受獅子當貢品了。
你想啊,獅子不僅昂貴而且也沒啥作用,喂養它還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實在是血虧!

△《元人畫貢獅圖》,臺北故宮博物館藏
但也不是每個皇帝都反對貢獅的,至少康熙就很喜歡~歷代正史本記中,最后一次貢獅記錄就是葡萄牙使臣送給康熙的非洲獅(之前都是亞洲獅)。
康熙為了顯擺,下江南時還帶著獅子一同乘船前往。獅子吼聲震天,威懾了周圍的馬匹,康熙一開心,還當場封獅子為“百獸之王”。

△康熙時期,獅子元素的擺件還挺多的
那獅子是怎么從帝王寵物,變成“龍子”狻猊的呢?
其實,獅子從西域傳入我國,也順手帶來了一個詞“狻猊”,這是它古印度語的音譯。所以,一開始狻猊指的就是獅子。
戰國《穆天子傳》里記載說“狻猊日走五百里”,兩晉學者郭宏農還批注解釋道:狻猊,即師子。

△是不是和獅子很像?
不過到了唐代,“狻猊”這個詞就基本不再使用了。
直到明朝時期,“龍生九子”的故事在悠悠歲月中完善了~而此時,獅子的神威與護衛形象,也已經深刻的融入了中華民族的意識中,所以以獅子為原型,且采用了它的古名的“龍子狻猊”也就誕生了。
而且,獅子跟宗教文化也息息相關,這才衍生出狻猊好香火、多附于香爐之上的形象。

△古代有很多狻猊造型的香爐

人人都愛,“獅”來運轉
獅子除了給龍子狻猊提供原型外,它本身的形象也很受中國人喜愛,古代遍地都是石獅子都可以證明這一點。

可能又會有朋友不解了:猛獸那么多,為啥非要選獅子來看家護院呢?寶姐認為,主要有2個原因——
1.獅子,是佛教吉獸
佛教文化傳入我國時,獅子便是“神靈之獸”的象征。
佛經中出現很多與獅有關的說法,甚至就連佛祖釋迦牟尼誕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也做獅子吼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所以獅子,便代表了無畏和偉大,能調服眾生的存在。

△寺廟中,會有“獅子吼”的牌匾
另外,獅子還是文殊菩薩的坐騎,也是大名鼎鼎的佛教吉獸,象征了智慧冷靜、力量繁榮。
而中國人自古就尚佛,所以對“獅子”抱有好感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2.獅子,象征辟邪祛災
獅子珍貴(只有在皇家苑囿里,才能玩賞到)且威武莊嚴,還被賦予了震懾力和辟邪的功能。我國古建筑的宮殿、寺廟、陵墓,常用它來看守大門:

△河南博物館就有很多墓葬出土的石獅子
元人熊夢祥在《析津志輯佚·風俗》里詳細記載:“都中顯宦碩稅之家,解庫門首,多以生鐵鑄獅子。”所以,門口的石獅子、鐵獅子也是富貴之家的象征。
而且這種習俗不僅只有我國有,伊朗、阿富汗(原西域諸國)也一直流傳著。甚至現在飽受戰亂的阿富汗國家博物館大門的門口,還有一對殘破的石獅子:

在上文里,寶姐提到了廣受歡迎的“獅子滾繡球”,是寓意祛災祈福。
也正是因為獅子象征辟邪,春節舞獅便是為了除去一整年的霉氣,而繡球可以帶來好運,兩者相結合便有了“獅子滾繡球,好事在后頭”的說法。


醒獅點睛,富貴繁榮
既然獅子是外籍動物,那“舞獅”是不是也是外來文化呢?
答案是肯定的.....根據《漢書》、《舊唐書》等古籍記載,舞獅確實是從中亞、南亞等地傳入中原的。
不過呢,經過這么多年的文化融合,舞獅早已成為極具中國特色的活動了。

而且到了近代,“舞獅”這一形象還衍生出了更有民族氣概的——醒獅!
在以前,舞獅用的獅子也被叫做“瑞獅”,取“一舞送祥瑞”之意。直到戰爭爆發,具有民族憂患感的人們覺得瑞獅諧音睡獅,便將其改為“醒獅”,寓意:醒獅醒國魂,擊鼓振精神。
從此,“有華人之處,必有醒獅”,這成為了揚民族之威、立中國之魂的重要儀式。

不僅如此,醒獅還包含了獅子的文化寓意,有辟邪保平安、“獅”來運轉的吉祥好彩頭~
甚至誕生了一句俗語:金鼓一響黃金萬兩,醒獅點睛富貴繁榮!
來源:寶姐Joyee 每天一堂珠寶課
本文貔貅不適合女人戴?它大哥才是女人的保護神?都是龍的兒子,一個比一個更秀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貔貅不適合女人戴?它大哥才是女人的保護神?都是龍的兒子,一個比一個更秀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xuzhi/41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