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鑒別最簡單方法-翡翠A貨
黃金首飾網導讀:翡翠鑒別最簡單方法-翡翠A貨 天然的翡翠呈玻璃光澤至油脂光澤,顏色多種多樣,纖維交織結構至粒狀纖維交織結構。多數翡翠表面可見“翠性”,也就是星點狀、片狀、針狀的閃光。...
說到翡翠,就有一些行話了。喜歡翡翠的朋友們應該多來了解一下,并看看翡翠是如何造假的。
天然的、未經任何加工處理的翡翠是翡翠A貨。
天然的翡翠呈玻璃光澤至油脂光澤,顏色多種多樣,纖維交織結構至粒狀纖維交織結構。多數翡翠表面可見“翠性”,也就是星點狀、片狀、針狀的閃光。
行業中會通過“種”、“水”、“色”、“地”、“工”來對翡翠的質量進行綜合評價。
經過漂白、浸蠟,漂白、充填等優化處理的翡翠,是“B貨”翡翠。中間經過了選料、強酸浸泡、弱堿中和、清洗、烘干、填充、拋光等幾個步驟。
“B貨”翡翠結構松散、密度與折射率略低,光澤暗淡。顏色基底發白、呆板不自然。表面會明顯看到分布較均勻的“蛛網”狀或“溝渠”狀裂紋。
有的“B貨”翡翠表面很光滑,沒有網紋,這就需要進一步鑒別了。
染色處理的翡翠俗稱“C貨”翡翠。具體是用稀酸漂白、清洗,干燥后放人準備好的染料(如氨基染料)或顏料(如鉻酸鹽)的溶液中,稍微加熱;或先將翡翠加熱,然后放入有色的染料或顏料溶液中染色,最后烘干上蠟。
C貨翡翠中,染色的顏色會呈絲網狀分布。受到光線的長期照射、酸堿溶液的侵蝕、受熱后,顏色會褪色。
部分“上色”的翡翠需要充膠處理,起到提高透明度、掩蓋裂隙及固結的作用。部分漂白后的翡翠直接充填有色膠結物,也可起到同樣的作用,就是“B+C 貨”翡翠。
鑒定特點就是上述B貨翡翠與C貨翡翠的結合。
在翡翠表面覆著一層有機膜來改變翡翠的顏色,覆膜翡翠又被叫“穿衣翡翠”。
覆膜開始脫落的翡翠
覆膜的翡翠顏色均勻,光澤弱,折射率偏低,局部能看見氣泡。但在邊緣部位會有薄膜脫落,用手摸起來有澀感。
通過拋光粉給翡翠上色,是比較常見的一種。
拋光粉中有一種物質是滑石粉,這樣的顏色只存在翡翠表面。用酒精擦拭之后,顏色會掉落。
將兩塊或兩塊以上的翡翠進行人工拼合。在沒有顏色、質地較差的翡翠原石上切下一薄片,將其涂上綠色顏料或植入綠色膠塊后,再粘貼回去。用粉碎的翡翠皮殼混合石英砂用膠粘結在外部,掩蓋拼接縫。有時也將無皮殼的翡翠表面做皮,仿帶皮的翡翠。
圖為A貨翡翠
經過這種方法拼合的翡翠原石皮殼質地較軟、有膠感。
玻璃
玻璃是市場上最常見的翡翠仿制品,主要有:“料器”、脫玻化玻璃。
1料器
早期仿翡翠的玻璃叫“料器”,常見在許多祖輩留下的遺物中。
清乾隆 麒麟戲球料器碗
“料器”呈綠色半透明,有大小不等的圓形氣泡,肉眼就能看見。顏色不均,常見旋渦狀攪動紋。
2脫玻化玻璃
國外稱這種仿玉的玻璃為“依莫利寶石”或“準玉”。
這種玻璃沒有色根,顏色會太過均勻。
染色石英巖
染色處理的石英巖俗稱“馬來玉”。
綠色染料沿顆粒之間呈網狀分布,也常被用來冒充翡翠。但是石英巖是粒狀結構,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
如何避免買到假翡翠
買喜歡的東西之前,一定要對它多做了解。雖然隔行如隔山,但了解相關專業知識、貨比三家一定沒有錯。
云南是翡翠毛料進入中國的第一站,旅游業發達,翡翠在云南旅游地很常見。但是正因為如此,造假手段才五花八門,屢屢有消費者上當受騙。
雖然玉石會有一些撿漏的機會,但是不能把撿漏心理作為購買珠寶的常態。畢竟一分價錢一分貨,好貨也不怕晚。老話講,天上不會掉餡餅,要杜絕貪便宜心理。
懂不懂行是很容易被明眼的商家看出來的,更談不上撿漏了。不要迷信產地便宜理論,不建議在旅游地購買珠寶。
建議珠寶等貴重的物品還是通過正規渠道購買,認準有消費保障的品牌或者有信譽的商家,謹防上當受騙。
對所有不放心的翡翠,都可以讓商家提供專業鑒定機構的檢測證書。如果拿到證書后還是存疑,可以自己去鑒定機構對貨品進行復檢。
本文翡翠鑒別最簡單方法-翡翠A貨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翡翠鑒別最簡單方法-翡翠A貨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hubao/21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