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和人造翡翠的鑒別方法
黃金首飾網導讀: 翡翠原石和人造翡翠的鑒別方法 翡翠原是一種鳥的名字,它羽毛的顏色非常美麗,紅的為雄鳥,稱為“翡”,綠的為雌鳥,稱為“翠”。清代以后,翡翠鳥的羽毛受到宮廷后妃的喜愛,...
翡翠原是一種鳥的名字,它羽毛的顏色非常美麗,紅的為雄鳥,稱為“翡”,綠的為雌鳥,稱為“翠”。清代以后,翡翠鳥的羽毛受到宮廷后妃的喜愛,同時,大量的從緬甸進貢來的緬甸玉開始風靡皇宮,這種緬甸玉的顏色主要有綠色和紅色,色澤明艷,與翡翠鳥的羽毛顏色很像,所以人們把這種玉器叫做“翡翠”。
人造翡翠,又稱人工處理翡翠,一般有B貨、B+C貨和C貨三種。在珠寶業內,翡翠有A貨、B貨和C貨之分。天然生成、未經人工處理的叫A貨;經過強酸浸泡,再用膠作填充處理的,叫B貨;經過人工染色的,就是C貨。
翡翠原石鑒別
要想科學鑒定出翡翠原石的真假及偽劣,首先應該學會如何辨別翡翠原石的特征真偽。
皮殼的真偽:皮殼的外部特征:真皮殼有翡翠皮殼特有的晶粒自然排列現象,質地堅硬,除山料,用手摩擦有礦物顆粒剝落現象外,水石皮殼堅實,難以剝落硬物敲擊,聲音清脆顏色自然,結構均一,如有變化與周圍部分無明顯界線,呈漸變關系有裂隙及后期充填物,代表多期地質作用的產物。
假皮殼無翡翠外殼特有的晶粒自然排列現象,質地疏松,手感刺硬,手摸刀刻有落砂現象敲擊聲音沉悶顏色不自然,結構過于均一,如有變化與周圍的關系截然無或少裂隙和后期充填物。
看:通過肉眼及使用放大鏡、顯微鏡,觀察原石的外部特征、質感、顏色、結構、裂隙和后期充填物等特征,鑒定翡翠原石的真偽。
掂:用手或測試,掂其重量。真原石重,密度3g/cm2以上,假原石輕,密度在3g/cm2以下。
照:在強光或陽光下,用不透明的金屬卡片或燈照,觀察皮殼四周及內部的色調,綠色的走向,光澤的變化,反光的強弱。真原石色調艷麗自然,綠色的走向清楚,光澤強,反光亮,與周圍部分呈漸變關系假原石色調灰淡,不自然,綠色的走向無規律,光澤弱,反光暗,與周圍部分關系截然。
刻:用小刀或硬度筆刻劃,測其硬度。真原石表面致密堅實,硬度大,摩氏硬度,刻之無砂粒脫落現象假原石表面疏散,質軟,摩氏硬度小于,刻之有落砂現象。
敲:用硬物敲聽聲音。真原石,結構致密,堅實、聲音清脆,與周圍上下的聲音相同假原石,結構松軟,聲音沉悶,與周圍上下的聲音有別。
觸:用手摸觸感分辨。真原石手感柔滑,晶粒無剝離現象假原石手感刺硬,晶粒有落砂現象。
燒:在電爐、酒精燈上燒或用開水急燙。真原石,無氣味,不冒煙,不變色假原石,有異味,冒煙、變色。
測試:一般用寶石顯微鏡、偏光顯微鏡或偏光儀、比重儀、硬度筆、折光儀、二色鏡、濾色鏡、分光鏡、熒光燈等常規儀器測定,需進一步研究時,采用紅外光譜儀、拉曼光譜儀、X熒光光譜儀、電子探針及掃描電鏡等現代化的儀器測定。
人造翡翠鑒別方法
觀察法:由于翡翠的多晶體結構的特性,使用高倍放大鏡可觀察到人工處理品中藏于晶體結構縫隙內的膠質或染色顏料,可看到被酸浸腐的網狀表面或浸染的網狀色素。
點滴法:天然翡翠用濃鹽酸滴之,數秒或幾分鐘內,其表面會出現汗珠現象;人工處理品則無這種現象。
敲打法:輕輕敲打天然翡翠,發出的是一種清脆悅耳聲;而敲打處理品,發出的是一種低沉的悶啞聲。
酸烤法:用濃酸擦在翡翠的背面,然后用燒紅的大頭針蓋烤之,反復進行兩三次,可見變黃或變焦的斑點,即是人工處理翡翠,若見不到這種斑點則為純天然翡翠。此法比單純的"火燒法"安全,不會損傷物件,效果甚佳。只要掌握了上述方法,細心觀察,并用實物對比,鑒別翡翠的真假十拿九穩,不會出現什么差錯。
。
本文 翡翠原石和人造翡翠的鑒別方法 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 翡翠原石和人造翡翠的鑒別方法 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hubao/21340.html
- 上一篇: 北海市采收今年第一批珍珠 共開貝10500只
- 下一篇: 只需1招,解決珍珠變黃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