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鑒定證書怎么看 珠寶鑒定證書真偽鑒別
黃金首飾網導讀: 珠寶鑒定證書怎么看 珠寶鑒定證書真偽鑒別 cma 是檢測機構計量認證合格的標志,具有此標志的機構為合法的檢驗機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有關規定,在中國境內從事面向社會檢...
cma
是檢測機構計量認證合格的標志,具有此標志的機構為合法的檢驗機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有關規定,在中國境內從事面向社會檢測、檢驗產品的機構,必須由國家或省級計量認證管理部門會同評審機構評審合格,依法設置或依法授權后,才能從事檢測、檢驗活動。
計量認證考核的內容主要是人員的資格(水平)、檢驗設備儀器的準確、精密程度,是否有必要的工作場地和條件,是否有健全的工作、管理規程、規章制度,是否有正確的工作依據和檢驗方法等等。
cal
是經國家質量審查認可的檢測、檢驗機構的標志,具有此標志的機構有資格作出仲裁檢驗結論。具有cma主要意味著檢驗人員、檢測儀器、檢測依據和方法合格,而具有cal標志的前提是計量認證合格,即具有"cma"資格,然后機構的質量管理等方面的條件也符合要求,由此可以認為,具有cal則比僅具有cma的機構,工作質量、可靠程度進了一步。
cnal
國家級實驗室的標志。有這一標志,表明該檢驗機構已經通過了中國國家實驗室認證委員會的考核,檢驗能力已經達到了國家級實驗室的水平(cma、cal僅表示通過了省級質量技術管理機構的考核、認可)。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有關協定,“cnal"標志在國際上可以互認,譬如說能得到美國、日本、法國、德國、英國等國家的承認。
以上三個標志任何一個都有效,特別是第一個標記cma,是國家法律對檢測檢驗機構的基本要求。目前,由于市場競爭和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日益成熟,也由于為了對付珠寶行業日益高超的作假手段,檢測檢驗機構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檢測能力和管理手段,因此很多檢測、檢驗機構都同時具備了以上三個標志,具備了三個標志所要求的能力和水平。可以理解為具有以上三個標志的鑒定證書,就具備了“三保險”。
同時具有cma、cal、cnal三個標志的珠寶檢測檢驗機構,在目前有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國地大武漢珠寶玉石檢測中心、地礦部上海中心實驗室寶玉石檢測中心、云南省珠寶玉石飾品質量監督檢驗所等單位。
珠寶鑒定證書真偽
第一步:標志(證書也要看標志)
我們可以通過證書上的標志確認出具證書的檢測機構獲準的是那些專門的資質認證,一般證書上會出現的標志有:“CMA”
“CMA”是中國計量認證/認可(China Metrology Accreditation)的英文縮寫。它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的規定,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對檢測機構的檢測能力及可靠性進行的一種全面的認證及評價。該標志僅指該機構是通過計量認證評審的單位,是任何出具珠寶鑒定證書的單位都必須具備的資質。有“CMA”標記的檢驗報告可用于產品質量評價、成果及司法鑒定,具有法律效力。
第二步:外觀描述(查模觀樣)
接下來是確認選購的珠寶玉石是否和證書所描述的樣品一致,包括:樣品的照片、標簽上的重量和證書上的重量、飾品的外觀與描述是否一一對應。
照片是區分不同珠寶玉石的直接證據,鑒定證書照片清晰準確,會大大增加偽造的難度。但是有些情況下,由于珠寶首飾款式雷同,照片特征相似,難以區分。這種時候,精確的重量就是另外一個可以驗證的有效數據。除了照片和重量,鑒定證書還會提供一些有特色的外觀特點,例如玉器的糖色,手鐲的手寸等等。
第三步:檢測內容(最重要的內容)
這一步應該是我們最關心的檢測內容,并且要知道證書上哪些內容最重要。
鑲嵌鉆石分級證書:最應關注的是鉆石的顏色級別和凈度級別,有些證書上還有鉆石切工比例。
貴金屬飾品純度檢驗證書:最重要的當然是貴金屬的種類及其含量。
珠寶玉石鑒定證書:檢驗結論最重要。根據國家標準規定,天然珠寶玉石不再標明“天然”二字,而經過人工處理或是人工合成的寶石必須明示,如:結論為“紅寶石”,說明這顆紅寶石為純天然產出;“紅寶石(處理)”是注明了具體的處理方法,表明這顆紅寶石為天然寶石,但為改善其外觀經過了某種方法的人工處理;“合成紅寶石”則表示非天然產出紅寶石,而是純人工的實驗室合成品了。
“備注”欄:一般檢測過程中碰到一些相對特殊狀態的樣品,都會在備注上加以解釋注明。例如和田玉的鑒定證書中,一旦涉及到表面處理的情況,則會在備注中注明具體的處理方式。
第四步:公章或檢驗標識
為防止鑒定機構證書被假冒,鑒定證書上須蓋有單位公章,紅色公章作為檢驗標識,往往不是與證書一體印刷的,是檢驗后加蓋的印章。
現今一些大的鑒定機更是進行重重防偽,比如新疆巖礦寶玉石質檢站在2007年啟用的新版證書中,還新增上網查詢功能。查詢時需要輸入批量驗證碼和企業驗證碼,讓消費者可用便捷的方式進行核實,在網上查詢了解所購珠寶玉石的相關信息。
第五步:了解標準
一般鑒定證書上還會標注珠寶玉石鑒定判別的依據標準,現行國家標準具體有:
GB/T16552珠寶玉石名稱;GB/T16553珠寶玉石鑒定;GB/T16554鉆石分級;GB/T18043貴金屬首飾含量的無損檢測方法X射線熒光光譜法;GB11887首飾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及命名方法。
如果看到證書有這些標準的一個或者兩個,就可以知道珠寶玉石是按照什么樣的標準做的檢測了。另外,證書上還應該有兩個以上的鑒定師簽名以及證書的鑒定日期。了解了這五部分之后,您心儀的寶貝是真是假,證書是否相符也就水落石出了。
第六步:了解基本知識
以下是珠寶鑒定證書上經常見到的檢驗項目的名詞解釋:
顏色
顏色是眼底視神經對光波(可見光390nm至780nm)的感應而在大腦中產生的感覺。可見光經物體選擇性吸收后,其剩余光波的混合而產生的顏色即為該物體的顏色。
光性特征
指材料對入射光的方向和傳播方向發生作用,而產生的各種現象,包括材料的均質性、非均質性、非均質體的軸性和正負光性等特征。
光性均質體
指光學性質在各個方面上均相同的物質,簡稱均質體。等軸晶系和非晶質的材料為光性均質體。
光性非均質體
指光學性質在各個方向不同的物質,簡稱非均質體。除等軸晶系和非晶質的材料外,均為光性非均質體。
指具有兩個特殊方向(二個光軸),當光平行該二個方向入射時不發生雙折射的晶體。斜方晶系、單斜晶系、三斜晶系的晶體為二軸晶。
折射率雙折射率
光在空氣(或真空)中與在寶石材料中傳播速度的比值為折射率,也稱折光率。
非均質體中兩個或三個主折射率之間的最大差值為雙折射率,也稱重折射率(或重折光率)。
吸收光譜
指連續光譜的光照射珠寶玉石材料時,被選擇吸收而產生的光譜。狹義的是指在可見光(700-400nm)范圍內由于選擇性吸收而產生的光譜,在光譜圖上表現為黑帶或黑線的現象。
光澤
材料表面反射光的能力和特征。按光澤的強弱分為:金屬光澤、半金屬光澤、金剛光澤和玻璃光澤;由集合體或表面特征所引起的特殊光澤有:油脂光澤、蠟狀光澤、珍珠光澤、絲絹光澤等。
透明度
指珠寶玉石材料透光的程度。可依次分為:透明、亞透明、半透明、微透明和不透明。
紫外熒光
指用紫外光照射珠寶玉石時產生的可見光波。按發光的強弱分為:強、中、弱、無。
火彩色散值
當白光照射到透明刻面寶石時,因色散而使寶石呈現光譜色閃爍的現象,稱為火彩。
色散值是反射材料色散強度(即火彩強弱)的物理量。理論上用該材料相對于紅光(B=686.7nm)的折射率與紫光(G=430.8nm)的折射率的差值來表示,差值越大,色散強度越大(火彩越強)。
密度
寶石的密度是指單位體積物質的質量。單位是g/cm3。
硬度
硬度是指寶石材料抵抗外來刻劃、壓入或研磨等機械作用的能力。寶石硬度采用礦物學中的摩氏硬度表示。
解理斷口裂理
解理是指晶體在外力作用下沿一定的結晶方向裂開呈光滑平面的性質。解理分為極完全、完全、中等、不完全。
斷口是指晶體在外力作用下產生不規則破裂面的性質。常見斷口類型有:不平坦狀、鋸齒狀、貝殼狀等。
裂理是晶體在外力作用下沿一定結晶方向(如雙晶結合面)產生破裂的性質。
內部特征
是指寶石材料中所含的固相、液相、氣相包裹體,特殊類型的包裹體(如:負晶)及與寶石的晶體結構有關的現象。如:生長紋、色帶、雙晶紋、解理、裂理等。
外部特征
外部特征分為晶體的外部特征和切磨寶石的外部特征
晶體的外部特征是指除晶形、顏色、透明度和光澤外,與晶體結構有關的特殊現象,如晶面橫紋、縱紋、雙晶紋、生長凹坑及蝕象、溶丘等現象。
切磨寶石的外部特征是指在切磨拋光過程中留下的現象,如:刮痕、拋光紋(痕)、微缺口、空洞、損傷、燒痕、撞擊痕、須狀腰棱、額外刻面、棱線尖銳或圓滑等現象。
優化處理
除切磨和拋光以外,用于改善珠寶玉石的外觀(顔色、凈度或特殊光學效應)、耐久性或可用性的所有方法。分為優化和處理兩類。
優化
傳統的、被人們廣泛接受的、使珠寶玉石潛在的美顯示出來的優化處理方法。
處理
非傳統的、尚不被人們接受的優化處理方法。
常見優化處理方法
優化方法:熱處理、漂白、浸蠟、浸無色油、染色(玉髓、瑪瑙類)。
處理方法:浸有色油、充填(玻璃充填、塑料充填或其他聚合物等硬質材料充填)、浸蠟(綠松石)、染色、輻照、激光鉆孔、覆膜、擴散、高溫高壓處理。
。
本文 珠寶鑒定證書怎么看 珠寶鑒定證書真偽鑒別 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 珠寶鑒定證書怎么看 珠寶鑒定證書真偽鑒別 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hubao/21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