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家在哪里 丹東寬甸上啊
黃金首飾網導讀: 和田玉的家在哪里 丹東寬甸上啊 我們所知道的和田玉的產地是越來越多,也就是說,其實形成和田玉的地質條件還是很普遍的,我前一段時間就聽過一位玉友說,在北京的永定河流域就...
我們所知道的和田玉的產地是越來越多,也就是說,其實形成和田玉的地質條件還是很普遍的,我前一段時間就聽過一位玉友說,在北京的永定河流域就撿到過透閃石質玉石的消息,這說明了還有很多透閃石質的和田玉礦有待發掘。所以有的時候,和田玉的玉質更是值得我們關注了,因為和田玉將會越來越多。
給大家介紹一下丹東寬甸玉透閃石玉質的具體情況。
自從1992年岫巖滿族自治縣由丹東市劃歸鞍山市管轄后,丹東媒體便淡了說“玉”。
2006年上海辭書出版社編輯中國文物鑒賞大系,其中《中國玉器鑒賞圖典》(主編周南泉)一書中指出,新石器時代中國最早的玉器——紅山文化玉的玉料,經中國科學院地質礦產研究所測定,紅山文化玉料為透閃石,即與新疆和田玉質相同,產地在今遼寧省寬甸縣。無獨有偶,《中國古玉鑒藏與投資》(劉湘濤著)中也指出,根據我國地礦學著名學者聞廣先生采樣化驗的結果,證實紅山文化玉器的玉質多數均為遼寧省寬甸縣境內所產的寬甸玉,屬透閃石,這種玉材硬度可以達到摩氏6至6。5度。我們的國家是一個玉文化的國度,有和田玉、獨山玉、岫巖玉、昆侖玉、東陵玉、藍田玉等等,近年來國外俄玉、韓玉、阿富汗玉、加拿大玉也加入進來。如今又出了個寬甸玉,而且測定寬甸是紅山文化玉的原生玉料發源地。眾所周知,距今1萬——4千年前,中國進入新石器時代,在遼河流域,產生了具有中國北方地域特色的原始主流文化——紅山文化玉,成為中國最早玉器發源地。寬甸地處遼東,統屬鴨綠江流域,5500年前的紅山文化玉料源出寬甸,令人匪夷所思。
1935年,在朝陽建平、凌源交界處的紅山后牛河梁遺址首次發現紅山文化玉器。解放后,我國考古工作者又相繼在遼河流域的興隆洼、查海、新樂遺址出土了數量可觀的奇特神秘的玉器,被統稱紅山文化玉。其中隨葬玉器相當豐富,專家認為紅山文化玉器代表了以皇帝為主的五帝在北方活動的可信性。經過鑒定,紅山文化玉器主要都是以透閃石為主,還有一些蛇紋石玉,專家考察這些遺址周圍的玉石帶,沒有找到與紅山玉器質地相似的透閃石玉礦。按照常理推測,在5千年前,人類社會發展水平有限,人們活動區域也有限,如此數量的同類質地(多數以透閃石為主)的玉器,不可能從遙遠的昆侖山將和田玉(透閃石玉石)搬運到這里,那只能是個傳說三千年前周穆王西巡昆侖瑤池會王母娘娘的故事。因此,專家們將岫巖作為了尋找紅山文化玉的首選目標。現在大規模開采的岫巖玉在礦物學上都屬于蛇紋石,與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透閃石玉并非同類。在岫巖只有細玉溝中的老玉溝遺址礦脈上,專家發現了透閃石玉,但在色澤方面與紅山文化玉器仍有很大不同。專家調查結果,岫巖并不是紅山文化玉(透閃石)的原料產地。那么,紅山文化玉料到底源于哪里?分析其玉石的來源地似乎不應太遠。地礦學專家們把在遼東尋找紅山文化玉的最后希望寄托在與岫巖處于同一地質構造的寬甸,經過數年的區域地質調查,采樣化驗,證實了紅山文化玉器的玉質多數均為寬甸縣境內所產的寬甸玉,屬“透閃石”。
寬甸位于遼東臺隆營口——寬甸古隆起東端,主要由距今4000百萬年的下元古界變質巖系構成。1981年,遼寧地質區調隊在遼東進行區域地質調查時,對下元古界層序和劃分時命名寬甸群,主要巖性為淺粒巖,頂部為條帶狀鈣硅酸鹽巖石——含透輝石、透閃石、陽起石、角閃石、石榴石等礦物的變粒巖或大理巖,常呈互層狀產出。寬甸的透閃石礦體主要成半透鏡體狀,附存于白云石大理巖——菱鎂礦層為主的含玉層位,即富鎂碳酸鹽巖層。經采樣化驗,寬甸玉(透閃石),化學成份為含水鈣鎂硅酸鹽。它的摩氏硬度6——6。5度,與輝石玉(翡翠,硬度6。5——7)相差甚小。在寬甸群山溝壑之中,有兩條河,一條被稱為南古(股)河、另一條被稱為北古(股)河,它們都源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石砬子,在太平哨鎮交匯成半拉江后注入渾江。由于千百萬年風雨侵蝕,白石砬子山脈巖石中的透閃石裸露地表部分,經風化破碎成塊,被山洪沖進古河套里。形成“山流水”玉料。這些原生寬甸玉(透閃石),分布于河床之中,一般體積較小,十幾斤到幾十斤不等,常為卵石形,表面光滑,玉質外露,很容易被發現。近幾年,沿河套居住的當地人和三五人結伴尋找奇石美玉的人們,在河灘的卵石中尋找著寬甸玉。他們或低頭漫步,或用镢頭、鎬頭等工具翻找,甚至開來挖掘溝壕的專用汽車沿河采挖。由于尋找寬甸玉的人越來越多,留存在古河床中的寬甸玉已經十分稀少,每斤玉石的價值不斷攀高,由最初幾元錢漲到每斤十幾元。在太平哨鎮,一塊白色的寬甸玉料竟賣到8萬元。
按國家鑒定標準,和田玉并不是特指和田出產的玉石,而是透閃石玉石的總稱。寬甸玉主要礦體為透閃石,玉料呈青白或白色、不透明或微透明,質地較粗且硬,硬度在摩氏6度左右。專家考證,寬甸玉或許就是古籍中所謂的“夷玉”,俗稱老玉。以前,人們認為只有新疆出產透閃石——陽起石一類玉料,而近年來,在寬甸發現和采挖出透閃石——陽起石——鐵陽起系列玉料,對于收藏和藝術而言都很有價值,自然有很多人看中這個商機,想大賺一筆。從1988年開始,國內的玉石業內人士對紅山文化玉器的喜愛程度與日俱增,臺灣、香港地區的收藏家們對紅山文化玉器更是偏愛有加。如紅山文化C形龍,寬甸玉,閃石材質,市場參考價160萬元。在寬甸玉(透閃石)沒有被發現之前,現代仿紅山文化玉器用材也只用岫巖低檔的雜玉,造價成本低,只要以紅山文化玉器真品的價格賣出一件,就可斬獲頗豐。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每一件紅山文化玉器均是新石器時代玉器的最高水平,反映了先祖們當時的信仰、崇拜和審美意識,都是人類原始藝術的杰作和瑰寶。
早在10年前,聰明的桓仁人“他山借玉揚名”,將在寬甸收購的玉料拿回桓仁加工成佩件、飾件,還給寬甸玉起了一個漂亮的名字“青花玉”,并被不知情的寬甸人所沿用至今。目前在寬甸鎮北方山奇大市場里已經有了寬甸玉專賣店,并組建起了近百家店鋪的奇石城,岫巖的琢玉工匠們也紛紛來到北方山奇大市場周邊安營扎寨,設立玉石作坊。現在市場里有兩種交易,一種是買賣寬甸玉、黃蠟石、墨玉等原石籽料,一種是經營玉器佩件、飾件,也有極少數人為了今后暴富而在大量收購,他們深知寬甸玉為稀缺性不可再生資源,屯積居奇,等待機遇,再適時出手獲利。
去年,在遼寧省舉行的民族文化史研討會上,紅山文化研究專家、朝陽師專黨委書記雷廣臻指出,古人不僅遷徙速度快,而且活動范圍大,交往頻繁,大大超過今人的估計。古人通過交往,使紅山文化以遼東半島為橋梁與大汶口文化交流、融合,進而使紅山文化與東南地區新石器時代諸文化發生密切關系。這當然也包括紅山主流文化玉。丹東市博物館與寬甸縣文物管理所在渾江口邊上的老地溝新石器遺址調查時,意外發現一把玉斧,玉料主色白,夾雜青色花斑,質地細密,溫潤典雅,具有透明感,玉質為透閃石,當地村民稱其為“青花”玉斧。新石器時期,石斧被作為一種實用工具,后以玉制成,便演化為氏族酋長或部落聯盟首領執掌王權的象征物。有專家認為這把寬甸玉斧距今已有5千年的歷史,當屬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器范疇,其摩氏硬度近7度,加工難度較大。這為探尋我們今天對紅山文化玉的認知與理解,提供了佐證。更堅定了寬甸是紅山文化玉的原生玉料發源地,是中國用玉最早地區,也是遠古玉器起源中心地之一。故將淺識,撰此為文,以饗讀者。(尚振生)
家有和田認為:有的時候,我們更希望產和田玉的地方只有和田,但是越來越多的產地發現,這個真的是事實,只不過目前來講,到底玉化程度能不能超過和田玉籽料的玉質,這個是關鍵。
。
本文 和田玉的家在哪里 丹東寬甸上啊 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 和田玉的家在哪里 丹東寬甸上啊 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hubao/22635.html
- 上一篇: 如何選擇翡翠鑲嵌飾品
- 下一篇: 如何鑒別珍珠項鏈的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