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年進口水晶原料高達數十萬噸
黃金首飾網導讀: 東海年進口水晶原料高達數十萬噸 “我們東海的水晶企業,多數規模都比較小,產業集群未實現規模效應。都是同質化競爭,有限資源未形成有效整合。”東海國際水晶珠寶城恒信水晶商...
“我們東海的水晶企業,多數規模都比較小,產業集群未實現規模效應。都是同質化競爭,有限資源未形成有效整合。”東海國際水晶珠寶城恒信水晶商鋪等幾位店鋪老板向記者介紹。
據了解,在東海上規模的企業600多家,形成年產2200萬件水晶首飾、600萬件水晶工藝品能力。而水晶原料也不再是產自東海本地。“目前東海的水晶礦已經封礦,東海縣目前多數天然水晶原料基本都是從巴西歐美等國家運來,我們有不少同鄉常年在這些國家采購,目前的東海水晶市場其實就是天然水晶的產業集聚地。”店鋪老板如是說。江蘇省東海縣水晶市場、江蘇東海水晶城有限公司總經理苗爭明表示:“東海有6000多人長年在海外采購水晶,年進口水晶原料數十萬噸。”
盡管有600家廠商,但東海水晶沒有取得應有的市場地位。石來運好水晶公司董事長朱景強表示,水晶企業達到一定規模后很難突破,要成長為支柱產業,外部發展的軟環境亟須改變。
有當地業內人士表示,制約水晶企業做大做強的主要因素是品牌弱。作為新興產業,天然水晶在工藝品、珠寶業所占份額越來越大,品味越來越高,但是東海品牌少,市場認可度不高。另外一個原因是,東海水晶產業集群未實現規模效應,東海現在分散為四個銷售中心,都是同質化競爭,現在許多企業靠拼價格贏市場,使得水晶產品體現不出它的文化價值。
“非天然水晶的施華洛世奇賣得貴,關鍵在于它的工藝技術、創意設計和現代營銷。它的合成技術是獨創的,有專利;它有世界一流的創意設計團隊,切磨工藝獨特精美,一般廠家難以企及;營銷觸角深入世界各地,有高附加值。”苗爭明將天然水晶與施華洛世奇相比較,認為東海水晶產業還有許多路要走。
。
本文 東海年進口水晶原料高達數十萬噸 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 東海年進口水晶原料高達數十萬噸 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hubao/22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