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玉難,難于搬走萬重山!
黃金首飾網導讀: 采玉難,難于搬走萬重山! 和田玉是人間的精品,價值不菲。但又有誰知道,這些美麗典雅的和田玉都是采玉人用生命換來的。詩人李白在《蜀道難》中說:“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和田玉是人間的精品,價值不菲。但又有誰知道,這些美麗典雅的和田玉都是采玉人用生命換來的。詩人李白在《蜀道難》中說:“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而采玉也如此,采玉難,難于上青天。
《尸子散言》云:“玉者色不如雪,澤不如雨,潤不如膏,光不如燭。取玉甚難,越三江五湖,至昆侖之山,千人往,百人反(返),百人往,十人至。”這是東周末期,對采掘新疆和田玉的艱辛程度所作的描述,由此可見采玉之人的艱辛。
“昆侖山高鳥飛絕,惡狼長嘯走龍穴。枯枝原從絕壁生,采玉人從澗底來。”古人會在和田地區的玉龍喀什河、喀啦喀斯河,葉城一帶的葉爾羌河、澤普勒善河及且末縣內的一些河流里采玉。這些河流流經昆侖山,將美玉帶給人間。古人在河里排成數行,赤腳踏玉。雖說采玉的好季節在春秋兩季,但在新疆夏天也是非常寒冷的。
古代采玉一般是官采,即在官員監督下,由采玉工人撈玉,所得之玉全部歸官。唐代詩人韋應物就在《采玉行》中寫道:“官府征白丁,言采藍溪玉。絕嶺夜無家,深榛雨中宿。獨婦餉糧還,哀哀舍南哭。”寫出了采玉人的心酸。
和田玉礦絕大多數都分布在4000米以上的高山峻嶺中,還有許多在5000米以上的雪線上,根本沒有路,生活用品,開礦工具,采下的玉石全靠人背肩扛。尋礦、采礦迷路失蹤的有,在懸崖峭壁上走失足摔死的有。
“一頭小小毛驢,二尺趕路短鞭,三伏猶如寒冬,四季不知春夏,五更露宿昆侖,六欲七情拋盡,美玉八方馳名,九死一生誰知。”每百斤玉石往往要輾轉多次,七八天后才能出山。歷盡千辛萬苦,美玉才能來帶著美好的人間,它才能登上大雅之堂,被制作成各種人們愛不釋手的佩飾,裝點著這美好和諧的世界,寄托著人們的祝愿與希望。
歷盡千辛萬苦,美玉才能來到人間,來到人們的手中。“玉從山中來,粒粒皆辛苦。”所以,請好好愛護您手中的和田玉。
。
本文 采玉難,難于搬走萬重山! 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 采玉難,難于搬走萬重山! 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hubao/23381.html
- 上一篇: 新年禮品 為新年添點兒愛的溫度
- 下一篇: 碧璽如何保養?碧璽保養方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