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藝的延伸與發展
黃金首飾網導讀: 傳統工藝的延伸與發展 在中國工藝歷史的長河中有很多的傳統工藝,它們都經過時間的蹉跎歷久彌新,不僅沒有失去往日的光輝,而是在現代工藝的發展下更顯輝煌。有這樣一...
在中國工藝歷史的長河中有很多的傳統工藝,它們都經過時間的蹉跎歷久彌新,不僅沒有失去往日的光輝,而是在現代工藝的發展下更顯輝煌。有這樣一種工藝“景泰藍”,珠寶行業及手工制品行業中的從業人員都應該對這項工藝熟悉。它來自異域,但是卻在中國發揚光大,并且生根于廣闊的中國土地上,從元代開始就興起了此項工藝,并且一直成為皇室等富家用品,平民百姓都不曾見識。隨著時間、朝代的更迭,這項技藝的東西也流傳民間,也得到了空間發展。
雖是舶來品卻在我國成才
景泰藍歷史上稱為琺瑯器,古埃及、古希臘時期產生,五六世紀傳到古羅馬、拜占庭一帶,十一二世紀傳到阿拉伯地區,而后傳入伊朗。元代時期,由伊朗地區傳入亞歐大陸,自此琺瑯器才被中國人所知曉。
雖然琺瑯是舶來品,但它的繁榮發展卻是在我國。明代景泰年間,皇帝非常喜歡這種銅胎掐絲琺瑯器,于是琺瑯開始成熟并興起,由于當時使用的顏色只有五六個,且以藍釉為主,因此這款琺瑯有一個響亮的中國名字——景泰藍。
景泰藍所用的掐絲材料為紫銅,屬于貴重金屬,且都是手工制作,因此在明清時期,民間并沒有會做景泰藍的手藝人,所有工匠都深藏皇宮。直到清晚期沒落之后,這些工匠出宮謀生,民間才有了景泰藍。
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景泰藍成為工藝美術的重要展品,1989年,以北京市琺瑯廠為代表的景泰藍制造企業不僅走出低谷,其產品還被更多人所喜愛,大量的出口訂單、外貿包銷,讓景泰藍的技術工人們幾乎干不完,當時,北京琺瑯廠是北京市的創匯大戶。如今通過不斷研究,景泰藍的釉色也增加到70余種,色彩變化更加多樣。
既繼承傳統又添現代設計
景泰藍的制作工藝是一門綜合藝術,融合設計、造型制作(制胎)、掐絲、點藍、燒藍、磨光和鍍金等技術與知識。一個產品要經過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首先要用紫銅制胎,接著,工藝師在上面作畫,再將細銅絲軋扁后,根據所畫的內容制成各種圖案,掐、粘、焊接在胎體上,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琺瑯釉鑲嵌在圖案中,最后再經反復點藍、燒制,磨光、鍍金等多道工序,一件斑斕奪目的景泰藍便脫穎而出了。鍍好金的景泰藍配上一座雕刻得玲瓏剔透的硬木底托,更顯出其雍容華貴、端莊秀美的姿色。
把名牌叫響尋求更寬市場
當然,如果只有工藝品的景泰藍,發展之路必然是狹窄的。為了拓寬市場,2002年,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探索了景泰藍工藝的應用領域。在室內外建筑裝飾、城市景觀工程等環境藝術裝飾方面有了創新,制作了大型城市景觀工程《花開富貴》、《生命的旋律》等三座景泰藍大型室外噴水池,新加坡佛牙寺藏傳佛教用品大型景泰藍《轉經輪藏》工程,首都機場專機樓、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龍希國際大酒店、澳大利亞某五星級酒店、多座別墅、高級會所等室內景泰藍工藝裝飾工程,裝飾業務的加入讓景泰藍制作技藝有了新的發展空間,展現出的作品也更為宏大。
珠寶行業也在不斷發展這項工藝,在此基礎上也已經開發新的生產工藝,如拉絲工藝,與景泰藍工藝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把黃金做的更立體,更美觀。創新發展永不停止,景泰藍工藝歷久彌新,未來一定會為珠寶行業創造出更多精品。
。
本文 傳統工藝的延伸與發展 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 傳統工藝的延伸與發展 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hubao/23695.html
- 上一篇: 寶石鑲嵌——釘鑲的制作流程
- 下一篇: 如何鑒別真假紅藍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