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現代玉雕器皿的造型藝術
黃金首飾網導讀: 淺談現代玉雕器皿的造型藝術 古語“玉不琢不成器”,其意深遠。玉器制成需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點一滴地慢慢“琢磨”而成。古往今來,因時間早晚,用途不同,琢玉所...
古語“玉不琢不成器”,其意深遠。玉器制成需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點一滴地慢慢“琢磨”而成。古往今來,因時間早晚,用途不同,琢玉所用工序有繁有簡,但總體而言,其工序流程都離不開選料、圖形設計、玉料剖切成型、紋飾加工、器皿掏膛、拋光和穿孔等近十多種工序,上述各道工序,因作者技術水平的不同,所成之器無論造型、工藝表現都有著完全不同的藝術效果,在同一道工序過程中它在初創、發展和繼承以及高峰等不同時期形成的作品,也直接影響到玉器造型的美學價值和市場評判的優劣。
就現代創作玉器造型而論,可大致分成如下幾大類:器皿(瓶爐等)、山子、掛件、把玩件、配件、璽印等。它們的造型和紋飾在繼承古代傳統的過程中延續和發展著,能反映當今社會面貌或在各類國家專業組織的評定中獲獎,都可視為佳者。

器皿類是當今玉器行業中最費時間和很難創意的門類,其造型是借鑒古青銅器、古陶瓷而來,它是玉雕藝術中的一朵奇葩。縱古觀今,經典的玉器造型無一不體現著“天人合一”的理念,是材料、設計、制作三要素的有機結合。器皿的造型反映著文化審美的價值取向,它是“宮廷”玉文化的延續,其獨特的藝術創作理念發展至今,表現形式應該是繼承傳統美學的思想下,應有更高的造型藝術追求,不僅僅是作品“質與型、意與工”的完美結合,更重要的是力求表現超越“形”之外的神韻。
“氣韻生動、古法用筆”是古人對書法作品提出的“六法”之一,是神韻表現的基礎,轉用到玉器的創作中也很恰當。當面對一塊天然的美玉,首先審視清楚玉料的本質特點,包括形狀、體積、顏色及其內部的各種瑕疵,也就是行內所說的“相玉”,就是所謂的“問料”。作品“問”得清楚明了,創作時去“臟”留“俏”,便能使作品更加出彩,“生動”起來。

創意構思是創作的靈魂,審透了玉料,選定適合的題材,才可以進行構思之意,即“遷想妙得”矣!這一步是藝術創作的中心,體現氣蘊之底,使之達到渾然天成的境界,達到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的藝術整體。
隨行造勢,因材施藝是“古法用筆”的最好體現。創意的靈魂需要那些技法的實施,依據自己的構思和立意,把作品中所有要出現的各類景物及器皿中“規矩”的一切內容進行取舍,組合、有計劃、有秩序地合理安排到作品適當的位置,使之達到一個形神兼備、優雅美感、精巧絕妙的藝術效果。
要想創作一件整體線條遒勁有力、婉轉自然、刀工利落、視覺效果強烈,又有傳統的連貫、流暢穩重、莊嚴對稱的瓶爐作品實屬不易,其中的浮雕紋飾是為其增彩,體現典雅華表的手段之一,凹陽紋能體現古意,鏤空透雕能增其精妙,陰線刻畫又能產生靈動之感,將這些豐富而多變的技法用于一體,增加藝術表現形式,沖破傳統造型中爐瓶作品的“生硬”之感,將制作工藝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談到器皿的創作造型中,不能不提薄胎的技藝,它是玉器行業中的最為高深的藝術與技術之一,需達到“在手疑無物,定睛知有形”的境界。因為制作工藝極高,成品率極低,工藝難度極大,現在設計創作薄胎作品的人越來越少。
薄胎的制作,它可使青色玉減退青色反白,能透光反映玉質的均勻美、透明美,使青玉或灰玉褪色反白出現均勻的美,體現出精美絕倫的工藝魅力,也是當代玉雕行業所追求的。
。
本文 淺談現代玉雕器皿的造型藝術 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 淺談現代玉雕器皿的造型藝術 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hubao/24217.html
- 上一篇: 珍貴的鈦晶
- 下一篇: 白天的祖母綠,晚上成了紅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