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珠寶玉石的“福爾摩斯”
黃金首飾網導讀: 鑒定珠寶玉石的“福爾摩斯” 近日,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NGTC)與上海鉆石交易所(SDE)等七大國內外珠寶行業機構,聯合發布了《鉆石術語指南》,旨在鼓勵業內各部門...
近日,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NGTC)與上海鉆石交易所(SDE)等七大國內外珠寶行業機構,聯合發布了《鉆石術語指南》,旨在鼓勵業內各部門、機構、組織、供貨商和零售商全面、公平、有效地使用明確和易懂的鉆石與合成鉆石術語,便于在業內和消費者進行的溝通中有效區分天然鉆石與合成鉆石,為涉及或描述鉆石、合成鉆石及仿制鉆石時提供通用的參考性文件。
小小的一顆鉆石里面藏了大門道,只有業精于此的專家,才能將那一顆顆寶石中的秘密,向您娓娓道來。今天,小編特此為大家奉上一篇來自《質量與標準化》人物專欄的文章,一起來了解珠寶鑒定背后的故事,體味工匠精神的精髓。
在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珠寶玉石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里,實驗室主任湯紅云身著白大褂,正在對珠寶玉石進行鑒定。從1984年起,她就從事巖石礦物、珠寶玉石檢測及研究工作,迄今已34年。通過一系列的科學研究,她建立了系統鑒別各種類型珠寶玉石的方法和較為詳實的礦物譜學圖庫,填補了國內空白。
湯紅云,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全國珠寶玉石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98)委員、全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珍珠分技術委員會(SAC/TC156/SC9)委員、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員(省級)。曾榮獲“2015年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CAIA獎)三等獎”等多項獎項;攻克了和田玉子玉皮色成因的鑒定難題,成為國內為數不多能夠準確鑒定和田玉子玉的珠寶鑒定師;成為職業技能培訓與考核教材——《寶玉石鑒別工》的主要撰寫人;2016年成功申報《琥珀鑒定與分類》推薦性國家標準,為在全國范圍內檢測琥珀技術能力提高做出貢獻。
行業專家:目鑒國賓禮,攻克和田子玉皮色成因難題
2005年,實驗室接到了一份對一件國賓禮——“鄭和七寶寶船”的船體上鑲嵌的鉆石、紅寶石、石榴石、珍珠等7種寶石進行檢測的委托。為降低這件國賓禮被拆裝損壞的風險,委托方要求鑒定師直接上門鑒定。這就意味著鑒定人員必須放棄使用各類先進的儀器設備,僅靠1個10倍放大鏡和1只手電筒,在相當于普通文具盒大小的船體上,對鑲嵌得密密麻麻的寶石進行目鑒。湯紅云靠著數十年對各類珠寶玉石知識的掌握、鑒定經驗的積累和對前沿知識孜孜不倦的反復研究,在很短的時間內,憑借“淬煉”出來的“火眼金睛”,去發現“蛛絲馬跡”,找出有用的鑒定數據,從而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除了能目鑒珠寶玉石,熟悉湯紅云的人都知道,她還有一項成就,那就是攻克了和田子玉皮色成因的難題。俗話說:“瓷看底,玉看皮”。玉皮是指玉里外表象的連接和表明之處,可表達玉的內涵、形象與美感,使玉更具靈性,不過其成因一直是懸而未決的難題。在累積鑒定超過5萬件和田玉的基礎上,湯紅云憑借實踐經驗的積累和先進檢測手段的輔助,攻克了鑒定難題,而她也成為目前全國為數不多掌握這一絕技的鑒定師,著實令人贊嘆。
“福爾摩斯”:質量工作者就是要認真保護消費者利益
鑒定師就是“福爾摩斯”。34年來,每一件經手的珠寶玉石,湯紅云都要反復斟酌,以多年的專業知識、鑒定經驗及必要技術論證真偽,最終出具真實可靠的鑒定報告。檢測機構雖然不像執法部門那樣直接參與打假,但其出具的檢測報告是消費者和執法部門判別真假的有力依據。在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同時,打擊了不良商家。“質量工作者要認真保護消費者利益,”湯紅云常將這句話掛在嘴邊。在每年的“學雷鋒日”“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世界計量日”“質量月”期間,作為上海市計量測試志愿者總隊的一員,她總要抽時間走進社區,為市民提供免費鑒別珠寶玉石服務。一天的服務雖然累,但是看到市民帶著滿意的笑容離開,她總是會感到很暖心。
無私領頭人:以一心為人民的李四光為人生偶像
湯紅云自小就對地理十分感興趣,并以一心為人民的地質學家李四光為人生偶像。充滿靈性的珠寶玉石就像多棱鏡,折射出五彩斑斕的世界。時至今日,湯紅云依然記得她第一次拿著地質錘,背著大背包,在野外采集礦石時的情景;也記得那時候第一次在高原露營時,面對著滿天的繁星,暗自許下“要為理想奮斗終生”的誓言。在實驗室成立早期,她毫無保留地將多年積累的巖石、礦物、寶玉石鑒定理論和檢測技能傳授給年輕同事,促使他們盡快勝任工作,挑起擔子。在工作中,湯紅云從儀器設備的操作、證書報告的編制,到科研項目的申報與研究,乃至日常工作流程中的細節,她都熱心給予同事們指導。同事們都覺得,與不擺架子、古道熱腸的她一起工作著實是一種幸運。而湯紅云眼里,看到年輕人如此努力,在感到欣慰的同時,更覺得有責任帶好他們。
2016年,湯紅云帶領這支年輕團隊,成功申報了《琥珀鑒定與分類》推薦性國家標準項目,該項目將在全國范圍內提升檢測琥珀技術和能力。為了這項標準,她四處奔波,帶領團隊前往國內琥珀的產地、集散地,在各類市場收集琥珀樣品。還作為主要編寫人撰寫了約46.6萬字的《寶玉石鑒別工》。該著作圖文并茂、內容詳實,體現了珠寶玉石鑒定的基本知識、當前最新的實用知識和操作技能。為了這本職業技能培訓和考核教材,即使彼時正值寒冬,她仍每晚筆耕不輟,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
古人云:“一首之飾,盈千金之價;婢妾之服,兼四海之珍。”古往今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珠寶玉石始終是人們眼中永不過時的心之所好。一方面是珠寶玉石價格的不斷攀升,另一方面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的合成技術令這個市場更加魚龍混雜。幸而,有受過專業培訓、恪守職業道德和評估標準的鑒定師,用一雙慧眼撥開迷霧,保障消費者的利益。
。
本文 鑒定珠寶玉石的“福爾摩斯” 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 鑒定珠寶玉石的“福爾摩斯” 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hubao/24393.html
- 上一篇: 遇見美好-繽紛火彩的榍石
- 下一篇: 祖母綠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