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璽的化學成分和物理屬性
黃金首飾網導讀: 碧璽的化學成分和物理屬性 1768年,瑞典著名科學家林內斯發現了碧璽受熱具有壓電性和熱電性,因而礦物學名稱為“電氣石”。碧璽的顏色也比水晶豐富許多,細分多達15種復色之...
1768年,瑞典著名科學家林內斯發現了碧璽受熱具有壓電性和熱電性,因而礦物學名稱為“電氣石”。碧璽的顏色也比水晶豐富許多,細分多達15種復色之多。碧璽的硬度也高于水晶,另外碧璽的磁場是同色系水晶的幾十倍至上百倍。
究竟是什么讓碧璽如此特別呢?天然碧璽的化學成分復雜,是一種復雜的硅酸鹽,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合成碧璽的出現。
碧璽的化學成分:環狀硅酸鹽礦物,成分很復雜,化學式如下:(Na,Ca)(Mg,Fe2+,Fe3+,Li,Al)3Al6[Si6O18](BO3)3(OH,F)4按成分可分三個系列:即鋰電氣石、鎂電氣石和鐵電氣石系列。前兩個系列常可出現寶石品種,而后者因色黑,基本不能作寶石。
晶系和形態:三方晶系(一軸負晶)。柱狀,柱面發育縱紋,柱的橫截面為弧線三角形。
比重和硬度:比重3.06~3.26;硬度7~7.5
解理、斷口和韌性:無解理;貝殼狀斷口;韌性較好,但綠色者經熱處理后會脆些。
顏色:幾乎可以出現各種顏色,甚至一個晶體上有兩種或多種顏色。
透明度和光澤:透明-不透明;玻璃光澤。
多色性:強。紅和粉紅色者:紅和黃紅;綠:藍綠和黃綠到深棕綠;藍:淺藍和深藍;黃綠:藍綠和黃綠到棕綠
折射率:1.624~1.644;黑色者可高達1.727~1.657。
雙折射率和色散:雙折射率:0.020;色散:0.017
奇異現象:貓眼和變色;變色為棕紅和黃綠。
紫外熒光:粉紅色者有弱紫色熒光,其它無或者很難看出來。
吸收光譜:藍和綠色者:由紅區到640nm幾乎全部吸收,只在498nm有一強而窄的藍綠色譜帶;紅和粉紅者:有一寬綠帶,并在458和451nm處有藍線。
包裹體:紅色、綠色者常含不規則的線狀氣液包體,或單獨出現或交織成松散的網狀,尤其是綠色碧璽,可包含稠密的平行直條狀纖維體或空細管,可顯貓眼效應。
穩定性:遇強熱熔化,溫度驟變會破裂。不受酸堿侵蝕。
特殊性質:壓電性和焦(熱)電性,摩擦可帶電。
。
本文 碧璽的化學成分和物理屬性 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 碧璽的化學成分和物理屬性 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hubao/25370.html
- 上一篇: 鉆石哪個更稀有?從科學角度告訴你答案
- 下一篇: 挑選翡翠的技巧 怎么區別翡翠與其他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