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輝巖的相關歷史
黃金首飾網導讀: 榴輝巖的相關歷史 2003年國際榴輝巖會議上,中國西部的3個新確認的超高壓地體和中國東部的大別山、蘇魯2個已有的超高壓地體一起,被國際學術界列入全球22個典型的超高...
2003年國際榴輝巖會議上,中國西部的3個新確認的超高壓地體和中國東部的大別山、蘇魯2個已有的超高壓地體一起,被國際學術界列入全球22個典型的超高壓地體之中。地質學報2003年巖和鈣質硅酸巖包含有大量含柯石英的榴輝巖透鏡體。
2002年在東秦嶺北帶秦嶺群的榴輝巖和片麻巖的鋯石中發現微粒金剛石,據此在中國中部確定一條新的早古生代超高壓變質帶。
2001年,中國大陸科學鉆探工程舉行開工儀式前,彩虹公司特地與南京藝術學院專家合作,設計出了以榴輝巖為基座、以水晶地球為主體的工藝品。
1999年曾對大別山蘇魯超高壓變質帶研究的進展進行過概述和評論總結出前人研究過程中有爭議的5個焦點問題即榴輝巖是“就地的”還是“外來的”
1999年以來在毛北地區已做了大量詳查以詳細揭示柯石英榴輝巖塊的產狀與位置。通過對鎂鐵質—超鎂鐵質巖帶內巖石的組合特征觀察研究,支持李曙光等及Jahn等在1998年的意見,有兩類鎂鐵質—超鎂鐵質巖石,一類是變形的方輝橄欖巖、純橄欖巖等組合,與超高壓—高壓榴輝巖體形態、組構及幾何關系緊密相關,另一類是輝石巖、角閃輝石巖及輝長巖組合,多為年輕的侵入體,受斷裂控制,有明確的與圍巖侵入接觸關系、巖漿組構及Jahn等于1998年的年代學證據。
1998年在柴達木北緣發現榴輝巖之后,1998年野外工作過程中在另一地點也發現了典型的榴輝巖,并經室內研究確定為含柯石英榴輝巖。
1998年,該課題研究人員在大別山北部青山以東及磨子潭等地發現數十處榴輝巖露頭,且榴輝巖石榴子石中的金紅石、磷灰石、單斜輝石出溶,表明大別山北部超高壓帶內榴輝巖的形成與俯沖和碰撞作用有關,并經歷過超高壓變質作用。
1996年,Scaillet進一步研究了DoraMaira榴輝巖中的多硅白云母,研究了其中的過剩氬的運移范圍、運移機理和來源。
1995年在中國大別山舉行國際榴輝巖現場學術會。1995年,國際榴輝巖野外會議在大別山召開。
1994年初,王潤三在國家305項目工作會議上,報告在庫米什發現了麻粒巖(與上述榴輝巖屬同一地點)。
1994年法國學者Cab尸’首次在非洲大陸西部前寒武紀榴輝巖質變質沉積巖和不純大理巖中發現了柯石英及其假像。
1990年在中國安徽大別山群榴輝巖中發現柯石英、金剛石等高溫高壓礦物。
1989年,安徽地礦局的徐樹桐教授又在潛山縣新店的榴輝巖中發現了金剛石包體,說明大別超高壓變質帶曾經下沉到地下160公里左右的深度。
1989年發現柯石英榴輝巖帶以后,1990、1991年又首次在皖、蘇、魯柯石英榴輝巖中發現了微粒金剛石和慢源金。
1989年以來,華中高壓變質帶陸續發現含柯石英和金剛石榴輝巖而為國內外地學界所關注,并相繼取得重要研究成果,但在地球化學和年代學研究方面意見分歧較大。
1989年報道在中國大別山榴輝巖中發現柯石英以來,大別山超高壓變質帶成為當前造山帶研究的熱點,并取得了許多重要進展。
1989年,中國安徽地礦局的徐樹桐教授又在潛山縣新店的榴輝巖中發現了金剛石包體,說明大別超高壓變質帶曾經下沉到地下約160km。
1988年始,在膠東地區采用新的地質理論和填圖方法開展1:2.0萬區域地質調查和魯東榴輝巖專題研究,取得一些新的認識和進展。
1987年,正在法國進修的許志琴博士回國搜集論文資料,在大別山岳西縣南部某榴輝巖露頭中發現有一種特殊的礦物──柯石英。
1987年,中國著名的地質科學家許志琴院士,在天柱山西邊的岳西榴輝巖露頭中發現了柯石英,為世界范圍內第三次發現,在亞洲和中國系首次發現。
1987年以來已經開過多次榴輝巖或高壓變質巖國際會議。
1987年,正在法國進修的許志琴博士(現為中國大陸科學鉆探工程n)回國搜集論文資料,在大別山岳西縣南部某榴輝巖露頭中發現有一種特殊的礦物—柯石英(柯石英是石英在幾萬巴的超高壓變質作用下形成的,通常要在深度為80km才達到這種圍壓)。
1984年,Smith首次在挪威加里東造山帶的榴輝巖中發現了以包體形式存在的柯石英或其假象,近兩年來又陸續有不少這方面的報道。
1983年9月,美國地質學會在華盛頓貝林哈姆和西雅圖舉行國際性藍片巖和有關榴輝巖研究討論會。
1981年,Gill[川認為絕大多數火山弧鈣堿性玄武巖一安山巖一英安巖一流紋巖不可能由俯沖的MORB在榴輝巖相條件下熔融形成,而可能由俯沖洋殼釋放的流體所交代的地慢楔熔融形成。
1980年代,含柯石英、微粒金剛石的榴輝巖為最終標志的超高壓變質帶的確立,大別山已成為國內外地質界關注的焦點,現已成為國際上最著名的造山帶之一,也是國際地質界專業旅游的熱線。
1979年在澳大利亞的東金伯利找到迄今世界上品位最高、儲量最大的阿爾蓋撖欖鉀鎂煌斑巖后,又在世界各地的方輝橄欖巖、純橄巖、堿性超基性巖、堿性煌斑巖、片麻巖中的榴橄巖、榴輝巖中發現了金剛石,說明金剛石不是金伯利巖的專屬品。
1958年,地質科技人員在榴輝巖體中已發現2-3處剛玉產地。
1889年在金伯利巖的榴輝巖捕虜體中發現金剛石以后,有一部分地質學家一直認為金剛石為捕虜晶。
1399年鮑奈在金伯利巖捕虜體—榴輝巖中發現了金剛石,榴輝巖成分同隕石有明顯的相似性,并含有金剛石;這種呈包裹體,結核或捕虜體狀產出的超基性巖,在全球各地其成分有明顯的一致性。
。
本文 榴輝巖的相關歷史 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 榴輝巖的相關歷史 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hubao/26259.html
- 上一篇: 佩戴翡翠玉石的七大功效!
- 下一篇: 鉆石價貴 美麗還需要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