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翡翠的鑒定
黃金首飾網導讀: 染色翡翠的鑒定 翡翠常見的處理方法主要是漂白、浸蠟處理、漂白、充填處理(B貨)、染色,漂白、充填處理(B+C)或染色處理(C貨)等。 在實驗室檢測過程經常遇到...
翡翠常見的處理方法主要是漂白、浸蠟處理、漂白、充填處理(B貨)、染色,漂白、充填處理(B+C)或染色處理(C貨)等。
在實驗室檢測過程經常遇到的是這兩種方法處理的翡翠(B貨、B+C貨),檢測人員對于翡翠的鑒定,更多是在紅外光譜的幫助下區分是A貨翡翠還是B貨或B+C翡翠,因此檢測人員主要依賴紅外光譜對于B貨或B+C翡翠的鑒定。但對于C貨翡翠,大家很容易忽略了對它的鑒定,忽略了顯微鏡下觀察染色翡翠的顏色分布特征。
染色翡翠就是直接經過染色處理的翡翠,一般用于染色的翡翠顆粒較粗而且小裂隙較發育。染色用的染劑多種多樣,如氨基染料、鉻酸鹽以及市場上常見的紫色、綠色拋光粉等等直接當做染劑對翡翠表面進行染色。
利用放大鏡或顯微鏡放大觀察顏色的分布,由于染料沿顆粒或裂隙進入翡翠,所以看到染色的顏色多呈絲網狀分布,在較大的綹裂中可見染料的沉淀或聚集。染色翡翠的鑒定除了顯微鏡下放大觀察,還可以利用分光鏡或紫外光譜儀、紫外熒光燈輔助判定。
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NGTC)實驗室曾經檢測到一件翡翠樣品,從肉眼看樣品為玻璃光澤,顏色分布較均勻,整體呈綠色,紅外光譜反射為典型的翡翠特征光譜,透射光譜為天然翡翠的特征吸收峰,沒有出現環氧樹脂等人工樹脂的特征吸收峰。
圖1、檢測樣品
但是通過寶石顯微鏡放大觀察可見綠色主要沿著玉石表面細小的裂隙呈絲狀分布(圖2),沒有色根。分光鏡下紅區可見一條吸收帶(650nm吸收帶),而不是天然綠色翡翠的三條吸收線。紫外熒光呈惰性(有些染劑有熒光)。
圖2、綠色染劑沿裂隙呈細絲狀分布
另外表面殘留有大量綠色、紫色拋光粉的翡翠(圖3),也主要是通過顯微鏡放大觀察并結合紫外熒光鑒定,拋光粉殘留嚴重,已經影響玉石本身顏色的翡翠直接定名染色翡翠。
圖3、表面殘留有大量綠色、紫色拋光粉的翡翠
染劑主要聚集在翡翠的表面凹坑和裂隙中,這是鑒別染色翡翠最直接的證據。因此利用顯微鏡放大觀察寶玉石的內外部的特征,尤其是顏色的分布特征,不僅是對于染色翡翠,對于很多經過染色處理的寶石都是至關重要的。
。
本文 染色翡翠的鑒定 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 染色翡翠的鑒定 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hubao/26471.html
- 上一篇: 怎樣讓鉆石看起來更大更亮?免費的炫鉆必備技能
- 下一篇: 綠玉髓的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