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石切工切進消費者“肉里”
黃金首飾網導讀: 鉆石切工切進消費者“肉里” 滬上寶玉石協會的珠寶評估專家張國明等,日前曾聯袂投書本報,揭穿某些商家借“南非鉆”混淆視聽蒙客宰客的把戲,如今再次提供了一個簡單易行的...
滬上寶玉石協會的珠寶評估專家張國明等,日前曾聯袂投書本報,揭穿某些商家借“南非鉆”混淆視聽蒙客宰客的把戲,如今再次提供了一個簡單易行的“獨門秘訣”檢測公式,以方便廣大消費者自己也能評估售出鉆石的商家是否牟取“暴利”蒙客宰客。
切工上做手腳
鉆石交易素有游戲規則,即以國際公認的重量、顏色、凈度和切工“4C”為評定標準,故價格一直相對穩定。正規渠道進口的鉆石,均須征收17%的增值稅、5%的高消費稅,以及諸多營銷費用,零售凈利一般很有限。況且鉆石銷售都附有鑒定證書,標出的數據買家都可核對,“真要牟取暴利,都在切工這個‘C’上做手腳為多!”
凡加工1克拉鉆石,一般都需要3~4克拉的毛坯鉆石,才能達到直徑6.40~6.50mm、高度3.96~3.98mm的國際通行“標準切工”,一些廠商為節省加工成本以牟暴利,往往偷工減料,將一些并不符合加工尺寸的毛坯鉆石湊合加工(行話稱保分量),一般僅用2克拉的毛坯鉆就能“將就”出1克拉的成品鉆了。
胖或瘦皆可疑
此舉終究要露馬腳,因為國際公認的標準切工,對成品鉆的每個光學角度等均有嚴格規定,偷工減料無非不是直徑上就是高度上“縮水”,那就必然要改變光學角度,整體造型上——變瘦呈“煙囪管”狀;或變矮胖成“水桶腰”或“面盆蓋”狀。
當然,對以門外漢居多的買家來講,這一切不僅太專業,肉眼也不能覺察,專家們提供檢測公式卻有助你明察秋毫。
公式里找答案
鉆石標稱計算公式為:直徑的立方×0.00366(允許有±0.03克拉的誤差)
借助計算器,消費者都能自己尋到答案。例如:
一粒標稱為1克拉的鉆石,鑒定書上寫明的直徑是6.4mm(即便賣家有意不標,自己也能用游標卡量出),套用公式就是:
6.4×6.4×6.4×0.00366=0.96(克拉)
和1克拉的誤差為1-0.96=0.04,也就是說基本還接近加減0.03的允許誤差。
倘若鑒定書上標示直徑是6.22mm,公式計算的結果就是0.88克拉,1-0.88=0.12,和允許的加減0.03相比,“缺斤短兩”就大了。無疑證明這顆標稱1克拉的鉆石,肯定有貓膩,貨不真價不實。
。
本文 鉆石切工切進消費者“肉里” 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 鉆石切工切進消費者“肉里” 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hubao/27679.html
- 上一篇: 黑碧璽鮮為人知的秘密功效
- 下一篇: 三個真相看清墨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