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玉“起綿”“退色”現象辨析!
黃金首飾網導讀: 黃龍玉“起綿”“退色”現象辨析! 關于“起綿”現象,近年來有個別藏家或消費者,提出在其收藏或購買的黃龍玉玉料或玉雕件中曾經出現過類似的問題,那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1.“綿...
關于“起綿”現象,近年來有個別藏家或消費者,提出在其收藏或購買的黃龍玉玉料或玉雕件中曾經出現過類似的問題,那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1.“綿”是什么東西?
“綿”在包括翡翠在內的各類玉料中,或多或少都有存在,“綿”在玉料中表現為呈半透明至微透明的白色、黃白色云霧狀、不規則網狀、脈絡狀的淺色絮狀物。
在不同的其它玉種或彩石制品中,也或多或少地會出現“綿”,甚至有的還被用來作為鑒別其真偽的根據之一。如田黃石的“蘿卜絲紋”,也是一種蘿卜絲狀的綿。
2.“綿”如何形成?
有原生及后生兩個主要形成途徑:
其一,“原生成因”:地下的含礦熱液,隨著成礦環境溫度、壓力的下降,在脈動式冷凝成玉的復雜過程中,都會促使在玉料中出現與玉質的溫潤透明特性不相和諧的“原生綿”。
其二,“后生成因”:玉料曾經長期裸露于坡谷、河灘的表層,長期受到風霜雨露的侵襲風化,特別是長期受到烈日的暴曬后,使得玉璞變得皮厚而表層的玉質發枯而“出綿”。
3.“綿”在玉料及玉雕件中的危害?
“綿”的出現,如果僅在次要部位而且量少、微弱不顯眼,對質量的影響不大,反而表明其為天然玉質。但出“綿”太多而明顯,則明顯失去了玉質的溫潤度和水頭,大大降低玉料和玉雕件的等級檔次。
4.哪些玉料溫潤“無綿”,哪些玉料容易“生綿”?
大凡優質水坑籽料、優質田坑籽料、優質山流水肉料、優質山坑肉料、優質瓦溝肉料及優質原封石、優質包漿石等玉料的“出綿率”都比較低,往往可獲得滿意的優質“無綿”玉料和產品。
而普通的、玉肉薄的、玉肉厚度(脈幅)和形態變化極不穩定的,以及接近或出露地表而長期受風化、日曬的厚皮“枯料”,其“出綿率”都較高。
所以選貨、挑料時,必須注意各玉料的品類和品級;這是至關重要的。涉足者應勤學多練,掌握好識別、分辨黃龍玉的品類和品級的技能,注意積累識別玉種、分辨優劣的實踐經驗。
5.玉料、雕件如何“除綿”?
較多的“綿”、明顯的“綿”是無法除去的,處于表層的“綿”,不明顯的“綿”,常被使用油養的方法來隱去。
其原理是“油質”滲入到組成“綿”的微孔隙、微裂隙里驅除了里面的空氣后,使得致密的玉質與“綿”之間密度和折光率漸趨接近,所以“綿”就暫時消失而隱去了。只有當“油養”的油質逐步散失后,“綿”才又漸漸再現。
所以,油養的用油,必須是不易揮發散失的透明無色而穩定性極高的“非干性油”,而且最理想的是使用折光率與黃龍玉相近的“非干性油”。
6.怎樣才能選到不會起“綿”的玉料和玉雕件?
如上所述,“綿”是由于“綿體”內外密度差而產生光線散射才會“出綿”;不明顯的表層“綿”可用“油養法”暫時消失而隱去。
所以,選料和判斷時,不要過分看好用塑料簿膜層層密實包裹而打開后“油淋欲滴”的“油炸果料”或“油淋雕件”。
必須購買時,在取得貨主同意和支持后,先將油質用吸油軟紙揩吸干凈,再用溫熱的洗衣粉水除油刷洗,直到將油清洗干凈,最后將水汽吸干、晾干。如果不放心,可請貨主用理發用的熱吹風機距離玉料0.3米(雕件0.5米)緩緩吹熱1~3分鐘。
一般而言,通過上述簡單處理后,如果有“隱綿”即可用放大鏡觀察到;否則放大鏡下都看不出“綿”來,就沒有大的問題了。
保險的做法是:最好還是選購那些沒有過量使用油養的玉料或加工品,應著眼于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天然玉質本來真面目的無油玉料或無油、微油加工件。
1、黃龍玉的“玉色”是怎樣形成的?玉色是否穩定?
黃龍玉的冷調玉色(黑、灰、綠)是由低價(二價)鐵離子致色而成的,黃龍玉的暖調玉色(紅、橙、黃等復雜色系)是由高價(三價)鐵離子致色而成的。
適于人居繁衍的理想環境,只要不受火燎、燒烤、蒸煮、暴曬,就不會再有什么退色之憂了,所以可以肯定的說:黃龍玉的玉色是最穩定的。
2.怎樣看待黃龍玉的“退色現象”?
“退色現象”是指色度(色質的濃度)發生不同程度的消退或減弱的現象。黃龍玉出現退色現象,主要出現在中低檔的普通黃龍玉“干料”上,這種玉料采回后往往無例外地被人用“油養”的方法養起來,盼望使其恢復元氣以達到“溫潤色艷”如初。
油養“干料”經雕琢加工后,也繼續通過“油養”提質、提色來“保鮮”。所以購買時價雖偏低,但埋下了質量隱患。這就是普通“干色玉料”由于“脫水換氣光線散射”現象而導致“退色”的根本原因。
3.黃龍玉“退色”現象的機制和影響因素有哪些?
最大的成因機制不是別的,主要是黃龍玉的普通玉料或中低檔玉料里,微顆粒間的微孔隙、微裂隙出現了“脫水換氣光線散射”機制所造成的。
此外可能還存在一種尚未研究清楚的“致色膠狀氧化鐵脫水轉換”的影響機制,是否也或多或少地成為黃龍玉“成色”或“色調變換”的影響因素,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4.黃龍玉的“退色”現象有什么樣的具體表現?退色原因何在?
有人買了一對手鐲,玉色艷黃微漂橘紅。一只自己佩戴,一只放在柜臺銷售。數月過去,戴著的一只比購買時更加溫潤靈動可人,柜臺里的一只不但溫潤度有些降低,而且顏色還淡化了(退色了)。這類現象我們分析的原因是:
第一種情況:戴著的一只是選用優質的籽料制作的(按常理,好一點的自己戴),柜臺里的是選用一般山坑料制作的,而且下午柜臺還受到陽光的西曬。
第二種情況:兩只都是選用中檔山坑料或中檔水坑肉料制作的,戴著的由于健康人體分泌的皮下脂肪及汗液的滋潤,并“撫平了”手鐲表面的微孔隙,通過“人養”而起到了“油養”的效果。
總之,不管是什么玉種,都有可能存在其成品會發生不同程度的退色現象,但因為沒有相應的對照物,所以一般肉眼不容易察覺或明確判斷。而且只要不是人工染色的飾品或雕件,其玉色還是不容易退去的。
。
本文 黃龍玉“起綿”“退色”現象辨析! 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 黃龍玉“起綿”“退色”現象辨析! 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hubao/27719.html
- 上一篇: 加盟一家王老五鉆石品牌需要多大面積?投資多少?
- 下一篇: 怎樣辨別琥珀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