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大師玉皮上開洞掏空內部雜質
黃金首飾網導讀: 玉雕大師玉皮上開洞掏空內部雜質 “挖臟去綹”一直都是玉雕工藝中最重要的環節,過去,如果一塊和田玉原石打開皮色后發現問題太多,原本價格高昂的玉石可能就變成了廢石頭,無法...
“挖臟去綹”一直都是玉雕工藝中最重要的環節,過去,如果一塊和田玉原石打開皮色后發現問題太多,原本價格高昂的玉石可能就變成了廢石頭,無法利用。記者日前了解到,揚州玉雕大師創新性地將器皿件掏膛的技術,運用于擺件制作,將玉石內部一點點琢空進行創作,使“問題”籽料變身玉雕精品。
和田玉也有“賭石”
高價料切開后可能成廢料
提到“賭石”,很多人可能會想到翡翠,其實,和田玉也有“賭石”存在。
揚州金鷹玉器廠副總經理閆鵬告訴記者,不少和田玉石外包裹著厚厚的一層“皮”,“特別是塊頭大的材料,不切開就不一定能窺到整塊玉石的整體材料。”閆鵬表示,有的高價料皮色俱佳,但是進一步切開后可能也有綹裂、白僵等瑕疵,讓玉料原本的價值大打折扣。
據了解,在古代玉雕更重視玉石的“肉”,在雕刻時會將玉皮全部予以剔除,“當時鑒別一塊玉原石的唯一標準就是溫潤、純美、白。”閆鵬說,那個時候的切石應該和現在賭石也是一樣的,可以一刀切富,也可以一刀切窮。玉質不好,整塊原石甚至會成為一文不值的廢料。
“但是在現代,皮色卻成為了玉雕創新的亮點,甚至是畫龍點睛的重要部分。”他補充說。
遇到“問題”籽料怎么辦?
保留皮色,將內部雜質掏空
揚州有兩位玉雕大師劉月彪和劉月飛,他們不但巧妙地保留一塊和田籽料的皮色,還另辟蹊徑,將內部雜質過多的部分幾乎全部剔除,只留下皮殼和精華部分的肉質,制作了一件十分獨特的佳作。
“這塊原料本來是一塊碩大的和田白玉籽料,原石的價格非常昂貴。”劉月彪告訴記者,外面本來是滿包老紅皮,自然鮮艷,“買來時能看見的那一小塊部分,肉質細膩,感覺品質上佳。”
這樣的一塊原料,他們原本的設想是要創作一件高檔山子雕,“設計圖都已經畫好,但在開始制作的時候,問題出現了,內部肉質夾雜太多白僵,而且間有黑釘,料質品級一下就滑落過半。”劉月彪回憶,再繼續制作山子雕絕對是不成了,成品品相檔次太低,可能連料價都收不回來。
面臨如此困境,該如何抉擇?“當時在中國玉石雕刻大師汪德海的指導下,我們將其天然的皮色全部保留了。”由于內部雜有白僵的肉質很多,因此他們就采用了創作器皿的掏膛手法,慢慢琢磨,除了外部較為純正的部分保留外,只留下了棗紅的皮色。
雕琢大半年
成品皮殼最厚處僅三毫米
劉月彪回憶,說起來容易,但是制作時卻頗費功夫,“掏膛工藝一般采用在器皿件上,口也要比我們挖得大。”劉月彪說,而這件作品的設計是把天然的老紅皮巧雕成一面包卷的焦荷,焦荷上有幾塊已經斑駁了,留下了一個個“洞洞”,“我們用工具,花費了大半年的時間在這些洞洞里進行掏膛制作,稍有不慎就會將薄薄的皮殼穿破。”
最終制作成功的《荷塘情趣》,將剛切開時保留的完美白肉,雕琢成了三只肢體交纏的對蝦和數面荷葉。“玉料原重三公斤多,琢磨完工后僅有不到一公斤,而老皮最厚處也只有三毫米左右。”
業內人士評價,這樣設計出來的整體效果十分理想。對蝦嬉戲成趣,有情結一生、相依相伴的含義,而荷葉包卷,葉脈宛然,寓意“和諧”。秋季是收獲的季節,荷香蝦肥,正是豐收的象征,美好吉祥。“其獨特的創作思維和新穎的藝術處理手法,將玉雕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都提升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可以說是一件成功的創新之作。”業內人士認為,這樣既將玉料的原型及精華部分全部保留,又增加了作品奇特的形式和豐富的內容,而工藝也運用得十分到位。
據了解,這一設計曾經獲得中國玉石雕刻“天工獎”優秀作品獎。“幾年前,有人曾經出過80萬元想將其買走,考慮以后很難再遇到這樣的玉料和設計,我們沒舍得將其出售。”劉月飛告訴記者。
。
本文 玉雕大師玉皮上開洞掏空內部雜質 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 玉雕大師玉皮上開洞掏空內部雜質 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hubao/27987.html
- 上一篇: 鉆石小知識,快來看啦!
- 下一篇: 買天然紅寶石怕被騙?我教你還不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