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美玉 且末為上” 昆侖山脈玉石傳奇
黃金首飾網導讀: “和田美玉 且末為上” 昆侖山脈玉石傳奇 “昆侖之巔,九天之路,尋找天降人間的靈石”,如歌中所云,數千年來,人們在塔克拉瑪干大漠之南、昆侖山脈之中,苦苦求索著 和田美玉 。 新疆且...
“昆侖之巔,九天之路,尋找天降人間的靈石”,如歌中所云,數千年來,人們在塔克拉瑪干大漠之南、昆侖山脈之中,苦苦求索著和田美玉。
新疆且末縣,位于塔克拉瑪干漠南荒原,年產玉石500噸,占和田山料玉總產量的85%以上。從首府烏魯木齊出發到此,需第一天驅車500公里,經吐魯番翻越天山山脈,抵達庫爾勒市;第二天再南越塔克拉瑪干沙漠,行程700公里直到看見昆侖雪峰,方才到達。
新疆人常說“和田美玉,且末為上”。且末縣寶玉石協會秘書長駱劍平介紹,和田玉主要分為籽料、山料等。籽料質地最優,但基于它們的“原形”只是昆侖山下河中的鵝卵石,尺寸和形狀都限制了它的成材率。古代宮廷中的玉璧、玉鼎等皇家禮器幾乎都由山料制成,舉世聞名的《大禹治水》玉山就是其中精品。
且末縣出產和田玉都屬于山料,體形碩大,最重原石可達數十噸。“且末玉體大質均,是雕刻國之重器首選,”駱劍平說,上世紀80年代,由且末白玉雕成的“五行塔”堪稱玉器奇珍,成為當代國寶。
據且末縣博物館記載,五千多年前,且末的先民們就在昆侖山北坡采玉,他們把這里的玉石東運中原,西輸中亞兩河流域,由此打開了一條橫貫東西的“玉石之路”。幾千年后的張騫出使西域,正是沿著此路西行,使之延伸成為著名的“絲綢之路”。
且末玉石礦都在昆侖山脈中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方,終年積雪、人跡罕至。每年只有6到10月是采玉期,此外的時間大雪封山,所有玉礦都會停工。
“托起天邊云,告別老娘親,我們是鬼門關前的采玉人。”采玉工人的山歌唱出了過去工作環境的險惡和對生活的理解:在山上只是一塊石頭,帶到山下便成為價值連城的寶貝,“時間就是金錢”在這里有著最直觀的解讀。
“現在交通便利和技術發達,采礦已經非常安全了,但在我小時候,工人們進山采玉受傷致殘還是家常便飯。”65歲張玉福告訴記者,他是家族中第三代采玉工人,正如長輩堅信玉石可以為子孫帶來好運,便有了“玉福”的名字。如今自己作了玉器店老板,老人也應驗了“因玉生福”。
“玉不琢、不成器。”琢玉,是且末縣歷史上從未中斷的行當。玉雕師來自五湖四海,不管是南派,還是北派,在這里都有傳承發展。
今年35歲的玉雕師楊金多,憑借祖傳技藝已從業20年,8年前舉家從河南老家遷到了且末縣。“且末玉料豐富,就業扶助政策多,這是我們來這里的最主要原因。”楊金多說。
一雙滿是老繭的大手,一柄刻刀,楊金多在分毫之間展示著國人的審美訴求。在10月14日至15日為期兩天的且末縣第八屆玉石文化旅游節中,楊金多雕刻的一尊送子觀音像獲得了玉雕大賽一等獎。
他的作品高度只有16厘米左右,但從設計制作到打磨成型,卻用了半年多的時間。“鴨蛋大的手把件細雕也需2個月,一名玉雕師一年到頭出不了幾件作品。”楊金多說。
近年來市場價格趨于成熟穩定,玉石早已不是那塊“瘋狂的石頭”。高端玉器銷售量減少,而且價格相對保守。“和過去不同了,現在土豪們也會使勁砍價的。”駱劍平笑著說。
楊金多說,目前他主要靠出售大量玉石吊墜、耳環等小飾品盈利,國人愛玉,這些小飾品物美價廉,工薪階層都能消費得起。
今年天工獎大賽即將開始了,且末縣城里,很多玉雕師向楊金多一樣忙碌了起來,他們把自己精雕細琢的作品展示出來,向國內玉石雕刻行業最高領獎臺發起沖擊。
楊金多告訴記者,他希望讓更多人借玉石了解新疆,了解這里像玉石一樣純潔的人民,他已經決定在新疆扎根定居下去,并把玉雕技術傳授給子女。
。
本文 “和田美玉 且末為上” 昆侖山脈玉石傳奇 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 “和田美玉 且末為上” 昆侖山脈玉石傳奇 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hubao/28692.html
- 上一篇: 春日季節 粉色水晶展現魅力
- 下一篇: 怎么看懂英文的鉆石GIA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