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翡翠
黃金首飾網導讀: 品味翡翠 品味,審美也,是一種精神活動,是感性形式,經由審美主體內在情感、意志的體驗和表現。各種對象都可能成為審美對象,關鍵在于主體的能動心理,...
“美麗”就是形式上的悅目,而“魅力”卻依靠情趣。翡翠的欣賞有兩層內容,一是欣賞翡翠材質的自然美,此乃“天趣”;二是欣賞工藝,即“人文之美”,飽含極深的歷史文化意蘊。兩種美,正如古人所提出美的“初發芙蓉,自然可愛”和“錯彩鏤金,雕饋滿眼”之分。前者美是自然,后者美是創造,二者結合即體現“天人合一”之美。玉器在中國具有深刻的社會觀念,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宗教觀念、美學思想等豐富的內容。現今,我們欣賞玉器,主要是從審美的目的出發,我們能感受和認知到中華民族千百年積淀起來的崇玉感情。
一、翡翠的自然美
玉,自古被認為是天地造化之精靈,聚日月之光華,蘊山川之秀美,正所謂“賞玉容天地”。這種玉石觀,體現的是一種自然觀和宇宙觀,玉是自然界中最美的。翡翠享有“玉石之王”的美譽,是因為它以變化萬千的色彩、晶瑩剔透的質地、含蓄的水頭等自然韻味暗合了中華民族的審美心理。“大圭不琢,美其質也”是一種追求自然美的審美取向。
(一)變化萬千的色彩
翡翠的顏色是所有玉石中最豐富,變化最多的,它幾乎能呈現自然界中所有的色調。碧綠清澄的綠、春意盎然之紫、金黃的秋色、雪的白以及海的藍、晚霞的紅均能在翡翠中找到。神奇的翡翠世界首先就從顏色開始,顏色正是寶玉石最為直觀的美。
翡翠的綠,是生氣:綠,正是大自然的主色調,彰顯生命的活力,碧綠清澄,生機盎然,給人一種欣欣向榮、和平寧靜之感。翡翠的綠,豐富:有濃郁凝重的綠,寶石般的祖母綠,有如新芽的陽俏綠,艷麗奪目的鸚哥綠,還有神秘通幽的藍綠,變幻的金絲綠。
翡翠的紫,帶著道家的祥和康寧之氣,盡顯春意榮榮,玉文化還賦予了它三星中“壽”的含義。紫也有多種:粉紫柔媚,藍紫誘人,茄紫帶幾分神秘。
單色的翡翠往往是少見的,多色齊現更使翡翠嫵媚動人,增加了色彩的諧調美和對比美,從而產生了色彩變化的節奏和韻律。
色條、色塊疏密有致的分布就顯示一定的節奏感。韻律美,在節奏的基礎上賦予一種情調的色彩便形成韻律,韻律能給人以情趣。翡翠色彩最直觀的韻律可用不同顏色在一定方向上重復出現的規律來認定;節奏美和韻律美同樣體現在色彩飽和度、明亮度的變化中。著名的“四海騰歡”屏風,形成了一幅水潑浩淼的天然水墨畫,這不正是大自然借助翡翠表現出的韻律美嗎?
濃郁的滿綠體現的是“大象無形”的磅礴;而白中翠、“春帶彩”、“福祿壽”、三彩五彩,則是色彩的對比、節奏美,是種天然的韻致美。
(二)晶瑩的質地
翡翠質地堅韌致密,硬度高,在玉中居首位;韌性好,故有“不撓不折之勇德”,“銳廉而不忮”(即使破碎了,也不傷人),擊之其聲舒揚,清脆悅耳。經琢磨后透出晶瑩的玻璃光澤,沒有金屬般的耀眼,也不如鉆石那么燦爛得霸道,但卻能給人一種耐人尋味的體悟,正是“潤澤以溫”之美
(三)含蓄的水頭
透明度,是翡翠美的另一個主要的特征,鉆石最美在于“出火”,羊脂玉最美在于光澤。翡翠的美不能缺少“水頭”的映襯,好的翡翠“水頭”介于透明、半透明之間,是一種含蓄美。世界上任何其他的寶玉石都沒有翡翠那樣含蓄韻致,翡翠的含蓄表露出一種唯東方人才有的情感。因其冰瑩含蓄的水頭,不顯浮華、深沉而厚重,正如中華民族所追求和贊美的品質一樣。
(四)自然的韻味
翡翠的自然韻味是一種神秘美。顏色豐富而變化無窮,晶瑩溫潤的質地,在它那似透非透的水的映襯下,使人心曠神怡,戀戀不舍,給人以神秘感。真所謂“得山川之靈秀,集天地之大觀”。再加上中國傳統玉文化的滋潤,“瑕不掩瑜,瑜不掩瑕”之氣如白虹,它代表著中華玉文化的深邃內涵。
二、翡翠的工藝美
“玉不琢,不成器”,正如唐太宗所說:“玉雖有美質,在于石間,不經良工雕琢,與瓦礫無別。”玉器的雕刻藝術是以玉質美為基礎的,玉器一定要烘托玉之本質,這是產生玉器藝術的決定條件。而且,玉器雕刻發揮玉之本質特點越顯著,就越有欣賞價值。然而,翡翠作為藝術品,又應該怎么來欣賞呢?藝術美的本質在于它的審美特征,藝術美是在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中給人以精神影響的。藝術的魅力也正是通過鑒賞優秀作品而得以實現,是鑒賞心態對生命節律的共鳴;而主體的鑒賞心態,又是通過文化形態熏陶及主體心靈的自覺省悟而形成的,鑒賞心態造就的更進一步基礎,是對作品境界的感同身受。翡翠的人文藝術不但包含雕刻的工藝美,還有深厚的歷史積淀。
翡翠的雕刻藝術
a.雕刻——無聲的樂章,凝煉的詩。
中國玉器雕刻無論是豐富的造型、多變的裝飾、精湛的技法,還是流派紛呈的風格都是無與倫比的。絢麗多姿、精美絕倫的中國玉雕在世界上聞名遐邇,素有“東方藝術奇葩”之美譽。玉器雕刻融合了中國傳統石刻、繪畫、書法等藝術的表現手法,講究構圖的氣韻生動,自然流暢,因而玉器作品具有浪漫主義色彩,表現出時代特有的昂揚自信的精神面貌。
玉石雕刻創作講究,取勢造形、依色取巧、因巧施工,“取天然之形勢,得天然之神貌”。玉雕應用的是減法原理,原料體積只能剔除,不能增大,這就是其特殊性。玉雕不像繪畫,可以自由地應用顏色、明暗背景、場面等手段來表現,它受到玉石原料體積、形態及質量的限制。所以,玉雕創作還得揚長避短,在充分利用的基礎上取舍得當。從創作心態上說,藝術品歷來被視為有機的整體,中國藝術追求“以形寫神”,“形”的刻劃是外在美的體現,是手段;傳“神”才是目的。主體創造藝術,必須先養氣,唯有生氣灌注,才能使作品充滿生命力。“養浩然之氣”(孟子),故能氣勢雄渾,以生命之氣感悟外物之氣,使作品體現生命之道,所謂“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欣賞雕刻藝術,更需要情感的投入,“以神觀形”,因為翡翠雕刻藝術飽含豐富的精神意蘊,而“意蘊并不屬于對象本身,而是在于所喚醒的心情”。美學大師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中說:“燦爛的‘藝’賦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給予‘藝’以深度和靈魂。”中國的藝術更注重情緒的傳達和精神意向的導引。
意境之美不同于形體之美,那是含蓄于內、隱而難辨的;意境的欣賞,表現為實的形象與虛的聯想的統一。藝術家創造的形象是實,引起我們的想象是虛,由形象產生的意象境界就是虛實的結合。意境創造是一種東方古典型重內傾超越的無限意象生成心理,重視對客觀存在的“理、事、情”的興到神會的聯想與觸發,追求“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重視“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本文 品味翡翠 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 品味翡翠 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hubao/29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