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說之羊脂玉
黃金首飾網導讀: 玉說之羊脂玉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句話是形容女子之美貌的。膚如凝脂即女子皮膚之細滑白潤。羊脂...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句話是形容女子之美貌的。膚如凝脂即女子皮膚之細滑白潤。羊脂玉,從字面便可想象的出其質地定如牛奶般細滑,想想都令人喜上眉梢。
羊脂白玉又稱“白玉”、“羊脂玉”,顧名思義就是好似羊脂(俗稱羊油)一樣的玉石。現代寶玉石學家的解釋是:表示優質白玉,其顏色呈脂白色或比較白,可稍泛淡青色、乳黃色等,質地細膩滋潤,油脂性好,可有少量石花等雜質。羊脂白玉中主要含有透閃石(95%)、陽起石和綠簾石,狀如凝脂,為軟玉的一類。古傳“白璧無瑕”即指白玉,羊脂白玉屬于玉中的優質品種,韌性和耐磨性卻是玉石中最強的,入土數千年,也不會全部沁染。羊脂白玉的子玉浸泡在昆侖山下荒原或綠洲的地下水土中千百萬年,產量稀少價值很高。羊脂白玉晶瑩潔白,細膩滋潤而少瑕疵,“白如截肪”。其特點就是,特別的細膩、光亮、溫潤。上佳的羊脂白玉近于無瑕,好似剛剛割開的肥羊脂肪肉,而光澤正如凝煉的油脂。
羊脂白玉自古以來人們極為重視,是玉中極品,非常珍貴。它不但象征著“仁、義、智、勇、潔”的君子品德,而且象征著“美好、高貴、吉祥、溫柔、安謐”的世俗情感。
在古代,帝王將相才有資格佩上等白玉。考古事實已經證實,很多古代皇帝使用的玉璽是專用白玉玉料。很多各地博物館的館藏的珍品中,莫不把白玉玉料雕琢而成的歷代文物奉為“國寶”,例如出土的西漢“皇后之璽”就是利用晶瑩無瑕的羊脂白子玉琢成。
羊脂白玉的鑒別要點必須滿足五個方面,即質地純、結構細、水頭足、顏色羊脂白、油性重。
羊脂玉鑒別要點
1、質地純——羊脂玉中透閃石礦物含量達到99%。
羊脂玉存在于圍巖蝕變最完美的地段。當花崗閃長巖體與白云巖接觸產生一系列接觸變質巖系,白云巖變為白云石大理巖,巖漿晚期熱液沿白云石大理巖構造裂隙通道,發生交代作用形成透閃石巖。
圍巖蝕變形成了白云石大理巖-透閃石化白云石大理巖-透閃石巖三種巖相,羊脂玉就賦存于透閃石巖巖相中。
2、結構細——羊脂玉中透閃石呈顯微纖狀變晶結晶及成集合體,在電子顯微鏡、光學顯微鏡下可對透閃石結晶粒度進行測定,羊脂玉中透閃石纖維狀長度(縱向)0.033-0.01mm,寬度(橫向)0.0006-0.001mm,這些顯微纖狀、絨毛狀、氈狀透閃石晶體互相交織在一起,組成絨毛狀結構、氈狀結構、交織結構。
顯微纖狀、絨毛狀、氈狀透閃石晶體集合體,在正交偏光下的特點就是在相同角度內,不顯示均一的消光現象。
3、水頭足——水頭、靈地都是玉石透明度的稱謂,在透閃石玉中常從厚度2mm為標準,白玉在這準則中呈現半透明—不透明,羊脂玉的水頭足說明呈現半透明狀。
4、顏色為羊脂白——羊脂白不是純白,而是帶有油脂光澤的白,在白色中有的可透出微微的黃色,質地差的也可在白色里透出微微的淺灰色調。
5、油性重——羊脂玉在人們手掌中不斷的觸摸過程中,自而然之,在玉石表面產生一種"油性"感,在一些和田細白玉中也有此現象,當羊脂玉墜于水中,提起玉體,可滴水不粘,因此油性重的羊脂玉綿性也特好,所謂綿性,也就是韌性。
羊脂玉保養常識
1.避免與硬物撞碰。玉器受碰撞后很容易破裂,有時肉眼雖看不出裂紋,但玉表層內的分子結構已受損壞,產生了暗裂紋,天長日久就會顯露出來,大大損害其完美性和收藏價值。
2.盡可能避免沾染灰塵、油污。玉器表面若有灰塵,宜用軟毛刷清潔;若有污垢或油漬等附著于玉面,可用溫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洗凈。切忌使用化學除油劑。對于嚴重污染的舊玉可到生產、清潔玉器的專業公司用專業的超聲波清洗保養。
3.玉器佩掛件不用時要放妥,最好放進首飾袋或首飾盒內,以免碰傷。
4.避免與香水、化學藥劑、肥皂或人體汗液接觸。因為玉器接觸太多的汗液后,即會受到侵蝕,使外層受損,影響本來的鮮艷度。翡翠、羊脂白玉,更忌汗和油脂,佩帶之后要用柔弱的布擦凈。
5.避免陽光長期直射。玉器陽光暴曬遇熱膨脹,分子體積增大,會影響玉質。尤其是水晶、瑪瑙等受到高熱會發生爆裂,因此更忌接近熱源。
6.過于干燥的環境容易使水分蒸發,從而損害玉的品質。
當下,美玉已成收藏熱門。近年來收藏市場“曙光初現”,書畫、瓷器、玉器等傳統的收藏品行情看漲,其中玉器更是“奇貨可居”。據業內人士透露,現在好玉可以賣出天價,而且在經濟日益發達、社會穩定的情況下,玉的價格還會繼續上揚。
。
本文 玉說之羊脂玉 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 玉說之羊脂玉 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hubao/30367.html
- 上一篇: 收藏翡翠3個概念須知 “十翠九裂”是正常現象
- 下一篇: 關于緬甸玉的透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