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收藏的四大困惑
黃金首飾網導讀: 和田玉收藏的四大困惑 和田玉的價值顯而易見,當被視為“國石”時,許多以此為藍本的仿品甚至偽品便會出現,在這個過程中還會信口雌黃地編造許多故事,給收藏者“洗腦...
和田玉的價值顯而易見,當被視為“國石”時,許多以此為藍本的仿品甚至偽品便會出現,在這個過程中還會信口雌黃地編造許多故事,給收藏者“洗腦”,令收藏氛圍受到污染。
困惑1:古與今孰輕孰重?
很多藏家過分看重上代的玉器,認為古玉的價值遠遠超過今玉。從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研究價值來看,古玉的確是無可厚非的佼佼者。以清代的玉石來說,無論是造型紋式、款式品種還是雕琢技藝都超過了前朝,代表了當時玉器雕琢的最高水平,也創造了中國玉器發展史的又一個高度。
但是由于當時科技不發達,運輸過程有困難,清代進貢的玉料中大多是青白玉,而屬于極品的羊脂玉并不多見。現如今,從玉石的設計理念、加工設備、雕琢技藝方面早已超過了前任,無論是從原料使用、藝術設計、雕琢工藝方面,都是前人無法達到的。藝術性、工藝性又達到了新高度,因此收藏、鑒賞、增值、保值未必非要認準古玉。
困惑2:色與潤孰輕孰重?
什么樣的和田玉堪稱精品?許多人都會認為白玉是精品。但不能只要是白色的都是好玉,更不能陷入“一白遮百丑”的誤區,因此不能只重色而不重潤。當你手捧一件羊脂玉把件時,真正感染你的并非那份白,而是它的潤度。沒有潤只有色,猶如沒有靈魂、沒有生命,所以在挑選和田玉時,“色與潤”二者不可缺一,同時還要注意的一個標準就是“凈”。
看色,色要正,不能兩種色像模棱兩可。白玉的標準色是脂白、奶白、荔枝白;青白玉的標準色是粉青、綠豆青、瓜皮青。每一種顏色都有講頭。看潤,溫潤細膩,觀之猶如脂肪、油潤純凈,撫之猶如嬰兒的肌膚細膩光滑,這樣的玉石才能堪稱經典。最為關鍵的是凈,一束燈光打在玉器上,潔白無瑕,整體純凈、無瑕疵、無石筋、無裂綹才是上品。瑜不掩瑕、表里如一是和田玉的美德。
困惑3:皮和質孰輕孰重?
近年來,在和田玉的收藏品市場中,出現了很多鐘愛和田玉皮色的藏友,他們往往癡迷于和田玉美妙的皮色中,諸如棗紅皮、磚瓦紅、桔黃皮、姜黃皮、虎皮、撒金皮、烏金皮等。這些皮色固然很好也非常難得,但是藏家要注意看它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料質上。
首先,要認定我們是愛玉玩玉者,以玉為本,而不是愛石玩石者。對于質地最差的玉來說,再好的皮色也全無所用。而如果一塊好的和田玉再有上好的皮子,則是錦上添花、畫龍點睛,也就增加了它的稀有性和價值。所以,好的皮色要配好的玉質才是完美的,“重皮不重質”是本末倒置,從收藏、增值、保值的角度看,只有皮沒有質的原料不具備增值作用和可收藏性。
困惑4:料和工孰輕孰重?
很長一段時間,由于技術的局限,玉器雕琢經常是重料輕工。玉雖然很珍貴,但只有成器后才能體現出真正的價值,而古語講:玉不琢不成器。足可以看出工與料之間和諧統一的關系。
楊忠建對記者介紹時說:“之所以今天很多人收藏和田玉,關鍵是因為它是獨一無二的,就像人類的DNA一樣,無法復制。”因此我們在收藏時首先要弄清商品和作品之間的區別。商品是什么?重復生產下的產物,它沒有藝術的靈魂。而作品不僅體現在它自身的材質上,更體現著工匠的文化學識、藝術修養、雕琢功力,使人們在品味、鑒賞、把玩中得到享受,特別是玉雕大師們的杰作及獲獎的名家名作,每件都是神形兼備,都是珍品、神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會變得越來越珍貴。一個和田玉雕件無論原料再好,如果沒有深厚的文化藝術內涵及精湛的雕琢技藝,它也只能是一件半成品,沒有收藏性,也沒有鑒賞性。
。
本文 和田玉收藏的四大困惑 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 和田玉收藏的四大困惑 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hubao/30584.html
- 上一篇: 雞血石真假難辨 選購真品成難題
- 下一篇: 和田玉籽料毛孔之微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