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岫巖玉正名
黃金首飾網導讀: 為岫巖玉正名 岫巖玉因產于遼寧岫巖而得名,始于金。最早的玉名見自西漢《爾雅》:“東方之美者,有醫無閭之殉圩琪焉”。可分為三大類: 一是蛇紋石玉,即常說...
岫巖玉因產于遼寧岫巖而得名,始于金。最早的玉名見自西漢《爾雅》:“東方之美者,有醫無閭之殉圩琪焉”。可分為三大類:
一是蛇紋石玉,即常說的岫玉。產于城西北四十公里處的瓦溝,人稱“瓦溝玉”。以深淺不一的青綠色為主,還有橙紅、暗紅、黑灰等色,玉質細潤無雜質,是雕琢玉石工藝品的極佳玉材。因其產量大,受供求規律影響,玉價不高,乃至被許多人誤認是低檔玉了。
二是透閃石玉。主要產于偏嶺鎮細玉溝的河床里,當地稱“細玉溝玉”。是億萬年前透裸露在地表的閃石玉礦被風化的碎塊隨山洪沖入河里滾磨而成,故又稱“河磨玉”。有黃白、墨綠、青灰等色。經測定絕大多數“河磨玉”透閃石含量在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其玉質純凈、堅韌、油脂感極強。《岫巖縣志》中稱其為“無根之玉”,最佳者“色白如豬脂”。明末宋應星《天工開物》中記:“朝鮮西北太尉山有千年璞,中藏羊脂玉,與蔥嶺美者無殊異。”著名考古專家夏鼐先生認為:岫巖縣處于朝鮮西北,其地山嶺可能是“太尉山”的余脈。“蔥嶺”推測是昆侖群峰里某座山之古稱。“千年璞”無疑指產于岫巖縣河谷里的“河磨玉”。和田玉中的羊脂、岫玉中的豬脂,都以動物脂肪比喻,足見兩種玉質油性相當。筆者藏有一件紅山文化“人祖”玉器,水滴眼,寬額角,似外星人。“色白如豬脂”的玉質上布滿紅色沁絲,是人見人愛的開門之物。從附近山上挖掘下來的透閃石山料,稱“老玉”,玉質稍遜“河磨玉”。
三是蛇紋石和透閃石混合共生的玉礦,此類情況通常不講,知道便可。
岫巖玉是中國玉文化史上開發最早、最悠久的玉種。1983年于遼寧海城小孤山仙人洞距今12000年的舊石器遺址中出土三件淺綠色玉質、打制工藝制成的砍斫器,是迄今發現最早的人類使用岫巖玉的證明。被學界認定是中國玉文化之源的8000年前的內蒙興隆洼文化遺址的玉器,也多是岫巖玉。5000多年前北方紅山文化時期,岫巖玉的開發利用更是達到巔峰。考古發現在黃河中下游及長江流域等新石器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中,也多有岫巖玉器。在“神玉”時期岫巖玉是當仁不讓的主角。雖然和田玉在商周之際嶄露頭角,至漢代成了“王玉”時期的寵兒,但岫巖玉在皇家用玉中仍時有蹤影。漢代“金縷玉衣”的玉片多是岫巖玉,明定陵出土的玉器中有不少用岫巖玉雕琢,清代是岫巖采掘盛期,清宮遺寶里更有大量精美的岫巖玉藝術品。
正如《中國文物鑒賞·玉器卷》所載:“幾千年來,中國人民使用岫巖玉從沒間斷過,最具代表的遼西出土新石器時期的紅山文化玉器用料全部為岫巖玉。從商、周、春秋戰國到西漢,一直到今天,岫巖玉制品隨處可見。”可惜在許多國人的眼里,岫巖玉也許仍沒有新疆和田玉那樣耀眼和出彩,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價值和巨大經濟價值,也許仍然被遠遠低估了。
。
本文 為岫巖玉正名 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 為岫巖玉正名 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hubao/30625.html
- 上一篇: 有小黑點的翡翠是假的嗎?
- 下一篇: 翡翠入門,一點即懂!亞一教你怎樣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