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真假鑒定方法
黃金首飾網導讀: 古玉真假鑒定方法 近些年來,在新的一波愛玉、藏玉熱潮中,市場玉品數量劇增,良莠并存,泥沙俱下,假玉、偽玉更是到處充斥。總起來看,這些仿偽制品有這么些特點...
近些年來,在新的一波愛玉、藏玉熱潮中,市場玉品數量劇增,良莠并存,泥沙俱下,假玉、偽玉更是到處充斥。總起來看,這些仿偽制品有這么些特點:1、仿冒時代上自新石器時期,下迄清代,均曾見之。較多寓目者為仿良渚文化、紅山文化、商代、戰國、漢代、清代玉器,因這些時代玉器出土、傳世品常見,為市場熱點,易于蒙混。2、形制上多摹自玉器圖錄,也有少數據實物制作,或出于想象,依被仿時代大致風格臆造。3、工藝上大多工粗形陋,但亦有精雕細刻者,技術上稱得上一流,如一些子剛牌仿品。4、質地多見青海玉、俄羅斯玉、岫玉、南陽玉及其他雜石,而和田玉因相對價格較高,故采用較少,表面往往做舊,利用各種手法制作雞骨白、水銀沁、血沁、牛毛紋等假沁,以冒出土古玉。5、制作地點集中于安徽、河南、浙江、江蘇一帶,其他地區也有仿制,如東北仿紅山文化、西北仿齊家文化,均仿當地玉器,地域特色鮮明。
比起八千年的制玉長河,仿古玉雖然算不上十分古老,但也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北宋以后,伴隨金石學興盛,古物收藏和研究之風日熾,古玉亦然。受經濟利益驅使,由此也引發了制假售假的濫觴。宋代仿古玉已有相當水準,以致大收藏家也不免走眼,做偽者牟取高利的不少。元明清及民國仿古玉規模、水平較之前代尤勝一籌。如何識別這些仿品?謹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一、形制、紋飾應以出土實物作為鑒定標準器,認真加以對照,如與同時代真品風格有多處不符即當存疑,切勿抱僥幸心理,以為自己揀到稀世珍品,實際此種概率微乎甚微。以前碰到不少朋友,敝帚自珍,心情可以理解,但固執己見、自以為是對收藏來說未必見得是一件好事,往往弊大于利。
二、做工要注意歷代的主要特點,像工具的材質、轉速、刀法等,都是斷代的依據。如史前尚無金屬工具,厚器鉆孔多兩面對鉆,有時還會遺留下螺旋痕,細部紋飾采用徒手刻劃等,現今仿品因用先進金屬工具,機械動力,故表現出的現象常不一致。就算刻意模仿,也總是形似神不似。
三、玉質上有時可借助礦物鑒定來確定成分,如硬度在6-6.5之間,密度在2.9左右,基本可判屬軟玉,與一般玉石區分,這是古玉的基本材質。多數仿品采用低檔玉石,如岫玉等,一方面成本低廉,另一方面硬度低(6度以下),表面便于做舊。做舊常使用化學方法,如強酸等來腐蝕玉質,達到似出土古玉的自然受沁面貌。一般仿品假沁跳眼造作,極不自然,容易判別,但有些高手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所作頗能亂真,較之古代仿品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就提醒收藏者,勿以沁色來定真偽,沁色是最易仿,而又是最能令人失辨的。有的朋友常常樂道于自己藏品的沁色,堅信確系真品,但明眼人僅從器形上即可判斷其為贗品。故看玉一定要綜合考慮,僅憑沁色是必然會“吃藥”的。另外,由于仿明清玉器多用白色玉料,很少做沁,故需區分和田玉與其他相近玉材,可經顏色、光澤等來判明,如青海玉、俄羅斯玉色偏灰、偏暗,較透明,密度稍低,而石英則硬度高(7度),光澤強,較透明。
四、需抱良好之心態,不要刻意追求,許多事情都講個“緣”字,可遇不可求,鑒定眼光到了,機遇到了,好玉得到的勝算自然就多。心躁性急,一意求成,很可能事倍功半。碰到不少花了很多錢財,入藏無一能入目者,除了特別“自信”因素外,也有耐不住沖動的原因。
總之,當代仿古玉(這里主要指偽品)的泛濫已不容忽視,正確的鑒別還有賴于多多的實踐,熟能生巧,此言不虛。
。
本文 古玉真假鑒定方法 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 古玉真假鑒定方法 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hubao/31070.html
- 上一篇: 一些翡翠手鐲的佩戴常識你應知道
- 下一篇: 新手如何選購祖母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