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力馬扎羅山下的姐妹石:坦桑石與沙弗萊石-珠寶首飾展示圖【行業經典】
黃金首飾網導讀:乞力馬扎羅山下的姐妹石:坦桑石與沙弗萊石-珠寶首飾展示圖【行業經典】 相較于每年會有一至二萬種新的動植物被發現,礦物的世界似乎顯得緩慢許多,平均每年只有三十到四十種的新發現,其中能作為寶石品種的已是鳳毛麟...

相較于每年會有一至二萬種新的動植物被發現,礦物的世界似乎顯得緩慢許多,平均每年只有三十到四十種的新發現,其中能作為寶石品種的已是鳳毛麟角,如果還要產量夠大,大到讓市場感受得到它的存在,顏值夠美,美得讓人在心中留下重量,那真是難能可貴。
就像彩券行,雖然開出頭彩的機率很小,但開出兩次頭彩的事情還是有的,東非的坦桑尼亞就是這樣一個例子,而故事也都圍繞著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馬扎羅火山。
坦桑石(Tanzanite)
1967年,在乞力馬扎羅火山西南山腳下有個叫Merelani的地方,一個當地土著某天走著走著,不小心被一顆石頭絆倒,他定神一看,發現這顆石頭不只透明,而且竟然有非比尋常的美麗藍色,這消息飛快地傳到各處,許多人以為是藍寶石出土,一時間大伙爭相涌入想分一杯羹。
在非洲做研究的地質學家Campbell R. Bridges博士取得樣本之后,將之送交給紐約的GIA美國寶石研究院做鑒定,才知道這并非大家所想的藍寶石,而是一顆新品種的藍色黝簾石。當時人們已知的黝簾石都是綠色,而且不透明,頂多拿來雕刻之用,稱不上什么貴重的寶石,直到這顆藍色透明的晶體出現,扭轉了世界的認知,因此它需要一個好名字讓全世界重新認識。
由于產自坦桑尼亞,業者便在該國的英文名稱Tanzania之后以ite的礦物字尾作結,從此它有了一個富有異國風味的名字tanzanite,中文譯作“坦桑石”,至今坦桑尼亞仍是全球寶石級坦桑石的唯一產地。
坦桑石顏色最為迷人之處,不僅在于藍中帶靛的濃郁色彩,還有那強烈的多向色性(pleochroism),也就是同一顆寶石從不同角度欣賞,會明顯看到不同的顏色,呈現出幻惑多變的特殊風貌,因此在觀賞優質的坦桑石時,往往會覺得它特別深邃,想將之看個清楚,卻似乎被施了魔法,怎么也看不明白。
沙弗萊石(Tsavorite)
無巧不成書,一樣的1967,一樣的坦桑尼亞,一樣的乞力馬扎羅火山西南山腳,一樣的Campbell R. Bridges博士,在Komolo村子附近挖到了綠色的鈣鋁榴石礦脈。
雖然這里出產的鈣鋁榴石有的具有青翠的草綠色,有的更具有罕見的大晶體,但這里也是危機四伏的野性之地,不僅有兇猛的犀牛棲息于此,不時于礦坑洞口留下察看的足跡,更有會吸血的采采蠅在附近出沒,能夠間接將錐蟲傳染給宿主引發致命的昏睡病。
不過真正讓Campbell R. Bridges博士轉移陣地的不是毒蟲猛獸,新礦被坦桑尼亞政府收歸國有之后,他移師到肯亞,在乞力馬扎羅火山的東南方繼續他的尋寶之旅。皇天不負苦心人,1970年底他在沙弗國家公園(Tsavo National Park)邊境一帶找到了相似的地質結構,并建立了采礦的新基地,而這漂亮的綠色寶石也就用沙弗國家公園的名字命名,英文稱作tsavorite,中文譯作“沙弗萊石”。
沙弗萊石在歸類上,屬于柘榴石家族里鈣鋁榴石的綠色品種,由釩致色,因先天內含物少,所以晶體多半透明純凈,拋磨之后無需加熱或浸油處理即有悅目的外觀,唯一缺點就是沙弗萊石的結晶顆粒普遍較小,要能見到三克拉以上非常不容易,屬收藏級別。
過去人們所熟知的綠色透明寶石非祖母綠莫屬,然祖母綠最被詬病的地方在于內含物較多,一般來說晶體不會很清澈干凈,而沙弗萊石的出現正好給了潔癖的消費者一個嶄新的選擇,因此近年來身價扶搖直上,國際拍賣會上也常可見到它那美麗的身影。
結語
坦桑石與沙弗萊石在地底下歷經漫長的歲月結晶,在同個年份、同個國度被世人發現,無非是個令人驚喜的巧合,然而它們各自在國際市場上廣受歡迎,卻絕非短暫的偶然,或單靠人為的炒作就會有的結果,兩者的普遍特色都是顏色飽和而討喜,體質清透而明亮,其實,那也正是寶石之美的一般性通則。
本文乞力馬扎羅山下的姐妹石:坦桑石與沙弗萊石-珠寶首飾展示圖【行業經典】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乞力馬扎羅山下的姐妹石:坦桑石與沙弗萊石-珠寶首飾展示圖【行業經典】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hubao/35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