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特稿】1700年前的中國鉆戒,你見過嗎?
黃金首飾網導讀:【七夕特稿】1700年前的中國鉆戒,你見過嗎? 為了祝賀他們的相聚,有對象的點起了蠟燭燭光,互相看著對方你儂我儂的磨磨唧唧吃完了這頓飯,然后互相拿出了對方想要的,珠寶,口紅,包包,switch,耳機,球鞋,vr眼鏡……...
今天大家之所以相聚在同一家餐廳,
都是為了慶祝我們從小聽到大的神話主角:
牛郎和織女這一年一度的相聚
為了祝賀他們的相聚,有對象的點起了蠟燭燭光,互相看著對方你儂我儂的磨磨唧唧吃完了這頓飯,然后互相拿出了對方想要的,珠寶,口紅,包包,switch,耳機,球鞋,vr眼鏡……
感謝七夕又給了我們一個名正言順花錢買買買的理由!!還是對象給買的,不算自己亂花錢;自己給對象買禮物,那當然也不能算亂花錢呢,表達愛意的時候你卻談錢,俗了~
而事件的制造者還在天上呢,看著這倆平時真的隔著銀河的星星,忽然好奇,就算他倆是神話傳說,可古代人風花雪月互送衷腸的時候怎么表達呢?畢竟他們也沒有微信(沒有給騰訊打廣告的意思)
一 戒指
話說大家的印象里戒指一直是西方的定情信物,是近幾十年才在國內流行起來的。但是你知道在東晉(317-420年)就有鉆石戒指了嗎?
鉆石金指環,晉代,南京象山晉代七號墓出土。墓主人被推測為東晉瑯琊王氏家族成員王廙。戒指內的鉆石為半個八面體,直徑1.5毫米。這枚戒指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為我國目前已發現最早的鉆石戒指。
話說用戒指定情的習俗在我國由來已久, 南朝劉敬叔《異苑》中記載沛郡人秦樹在冢墓中與一女子婚合,臨別時,“女泣曰:與君一睹,后面無期,以指環一雙贈之,結置衣帶,相送出門”,會面安可期, 見指環如見其人,指環之重躍然詩里。
到了晚唐時,戒指漸漸由男女互贈變為只由男子贈與女子,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贈饋方式是類似的。
指環的稱呼到了明朝,明人稱作“戒指”、“手記”、“代指”等。在戒面的處理上有多種表現手法,有的戒面為素面,有的戒面鏤花紋,有的戒面上鑲嵌有寶石、貓眼、綠松石、珍珠等名貴珠寶。
那時候的寶石往往不講求高精度切割,手工帶來的質樸感有種獨特的厚重和俏皮。明代的戒指更是常見,男墓女墓都有出土,有些墓主甚至雙手帶滿。從材質和款式來說,也是十分豐富,從玉石到金子,從無鑲嵌到有鑲嵌,應有盡有。
二 手鐲
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常見女子以手鐲相贈戀人的情節。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記述了仙女萼綠華曾贈羊權金和玉的跳脫,這個“跳脫”就是手鐲,古詩名句“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說的就是這個。
唐朝風氣開放,婦女用玉鐲裝飾手臂也很普遍了,被稱之為玉臂釧,以圓柱體、扁圓體素面較多,這個時候甚至出現了這種“卡扣式”的臂釧:
除了“卡扣式”外,開口手鐲也在這個時代逐漸流行起來的。
大概唐朝人.....比較容易長胖,開口手鐲更方便摘戴:
蒲松齡《聊齋志異·白于玉》中寫書生吳生偶入仙境與一個紫衣仙女歡好,臨別時,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釧送給吳生留念。
而清代的手鐲讓我想到了水果錦囊~
怎么看都很像,一定是我想多了~~
三 簪子
簪子又叫做搔頭,根據《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寵愛李夫人,有一次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搔頭,搔頭之名由此而來。它古代最常見的一種定情信物,也有象征“正室”尊嚴的意味。
《鼓吹曲詞有所思》寫到:有一位女子和情人分居兩地,她為他精心只做了一支簪子。后來她得知情人另有新歡,便把簪子燒毀了,表達情緣已斷。
四 耳環
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閑情偶記·生容》里將耳飾里小巧簡潔的耳環稱為“丁香”,將繁復華麗的耳墜稱為“絡索”。
他說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見耳環在古人審美觀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清代,進入了白玉的鼎盛時代,于是出現了更多白玉耳環。
五 玉佩
玉在中國的文明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詩經》里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之句。古人給美玉賦予了那么多人性的品格,以至于到現在人們仍將謙謙君子喻為“溫潤如玉”。
聞人倓(清)《古詩箋》中把“美玉綴羅纓”解釋為“以玉綴纓,向恩情之結。”古代女子為心儀之人的玉佩結綴羅纓,心意昭昭。
“羅纓”是古代女子出嫁時系于腰間的彩色絲帶,以示人有所屬。
六 同心結
《詩源》里有一個故事,說文胄與鄰婦姜氏相愛,文胄送姜氏一枚百煉水晶針作為信物。姜取連理線、織同心結回贈文胄。同心結有一份含蓄的深沉,因為它融入了戀人的巧思。
除了這些,還有羅帕呀,相思豆這些都是定情的信物。
在中國古代,定親是男女雙方確定婚姻關系、僅次于正式結婚的社會性的重要禮儀。定親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處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卻常有用信物來定情的做法。“三綱五常”成為社會的主流倫理后,迫于禮教和社會壓力,交換定情信物一般都是男女雙方私下進行,他人無從知曉。
一般地說,一方贈予信物,對方也應回贈。信物是一定要保管好的,更不能轉送他人。信物丟失,預示著不忠。若是退回,則暗示情感破裂。
以人家的名義過七夕總得知道這倆星星吧~(真的有,不是我p的圖)
那就不打擾大家了
吃好喝好玩兒好哈~
本文【七夕特稿】1700年前的中國鉆戒,你見過嗎?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七夕特稿】1700年前的中國鉆戒,你見過嗎?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hubao/40176.html
- 上一篇:沒有了
- 下一篇:最近好多人都悄悄玩起了這個朱砂,它會是文玩界的新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