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艷世界的珠寶工藝,失傳就可惜了!
黃金首飾網導讀:驚艷世界的珠寶工藝,失傳就可惜了! 除了上面我所說的這四種之外,像是點翠、烏銅走銀、竹絲鑲嵌、鋦瓷這些技藝目前瀕臨失傳。如果一直后繼無人的話,我們只能通過圖片和視頻了解這種神奇的手工藝品,實在讓人惋...
隨著時代發展,以前很多的工藝都處于失傳的狀態了。例如手工織布,手工制香,手工旗袍、刺繡等,其實在珠寶界也有即將失傳的工藝,今天分享給大家看看,失傳了就可惜了!
一、花絲鑲嵌
花絲工藝又被稱作金銀細工藝,從誕生開始就是皇家御用工藝,宮斗劇里“娘娘們”的氣場全開花絲首飾也算“一等功臣”。
至今它也是我國傳統奢侈品的工藝特色之一,花絲鑲嵌由一根根花絲到成為一件完整的作品,要依靠堆、壘、編、織、掐、填、攢、焊八大工藝。然后再鑲嵌各種奇珍異寶,也是經過多重工藝,才呈現出精細的金銀擺件與首飾。
花絲鑲嵌的精髓在花絲,
后期的鑲嵌、點翠則起到畫龍點睛的妙用。
《花開盛韻》捧盒▼
就拿定陵出土的金絲翼善冠來說,這一頂帽子堪比萬兩黃金,采用用518根金絲,平均直徑0.2毫米。巧匠手工編結,薄如細紗,空隙均勻,金冠上端有龍戲珠的團案,龍身、龍爪皆為單獨制成,僅龍鱗就用了8400片,如今的工藝難以企及,算是花絲鑲嵌作品中封神之作。
如今這項工藝早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因為工藝難度大,人才培養困難等諸多原因,一度面臨瀕危失傳的境遇。
辦法總比困難多,設計師推陳出新,花絲鑲嵌高級定制業務的推出,走到大眾面前,與時代接軌。雖說運用在奢侈品較多,但總歸將花絲這門瀕臨失傳的傳統手工藝,帶到了國際舞臺。
金絲口紅▼
2018年工藝杯金獎作品《乘風破浪》▼
左:蝙蝠盤長紋華勝
右:蝴蝶嵌寶發釵▼
二、金銀編織
手工編織是最古老傳統的手工藝之一,就連金絲技藝也存在編織工藝的身影,例如上面提到的金絲翼善冠、清代的龍紋編織蓋盒都是典型代表作,都采用了編織工藝,可以說金絲鑲嵌工藝與編織工藝密不可分。
金屬編織工藝是將更易塑造形狀的金屬材料加之以傳統的編織工藝,很多圖案都是在編織的過程中形成的,甚至有的編織技法本身就形成圖案花紋。
現代編織設計作品▼
三、琺瑯工藝
說到琺瑯,原諒我第一時間想到了宮斗劇里的景泰藍,它應該是琺瑯技藝里,最出名、人氣最高,更是琺瑯的巔峰,皇家御用工藝。
制作工序細分起來就有100多道,相當耗費人力心力,無處不體現皇家的尊嚴和奢華,因而,古時有“一件景泰藍,十箱官窯器”的說法。
被譽為“藝術搪瓷”的琺瑯,簡單說;琺瑯就是把一堆優質礦物材料,按比例混合制成的一種釉料,并通過多重焙燒工序渡色到物體上的“多種顏色釉。
這種工藝不僅可以防銹也可以作為裝飾,而且顏色鮮艷豐富表現力度超強。是我國最傳統的出口工藝品之一,它與花絲鑲嵌工藝位列燕京八絕其二。
拍出了8720萬港幣的碗、以及拍出2.38億港幣的清康熙粉紅地琺瑯彩開光花卉盌,這些實實在在的價格,無不一在說明這種彩繪瓷器多么受歡迎。
可惜的是 目前景泰藍的狀況就是后繼乏人,國家級大師僅存5位。如今除了碗、花瓶、香爐等用到琺瑯工藝外,在有些高檔手表中,我們也能看到琺瑯工藝的運用。
四、鏨刻工藝
鏨刻是一種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中國傳統手工藝技法之一,鏨刻技法是利用金、銀、銅等金屬材料的延展性對器物進行再加工的一種復雜技法,尤其是皇家鏨刻技藝最為精湛。
清朝金鏨同心歡樂萬年戒酒扳指▼
不同的鏨刻技法會打造出不同的造型,例如牡丹、菊花、八仙、仙女、壽星、麒麟、龍鳳、飛鳥、山水等中國傳統的造型,你都能在鏨刻技法上看到。
鏨刻過程你可能不大了解,但是鏨刻的工具你多多少少見過,鏨刻工藝繁雜,工具也不下百種,根據需要,鏨刻不同的形狀。
將加工的金屬材料錘薄,再用鏨子鏨刻出浮雕的效果或鏨上豐富的紋飾。正是因為這項工藝以其操作過程復雜,技術難度大,要求操作者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以及都是師傅帶徒弟的模式,沒有系統教材和專著,所以這項文化遺產正在處于衰退之中。
除了上面我所說的這四種之外,像是點翠、烏銅走銀、竹絲鑲嵌、鋦瓷這些技藝目前瀕臨失傳。如果一直后繼無人的話,我們只能通過圖片和視頻了解這種神奇的手工藝品,實在讓人惋惜。
本文驚艷世界的珠寶工藝,失傳就可惜了!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驚艷世界的珠寶工藝,失傳就可惜了!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hubao/40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