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打假:這些毒首飾、假寶石,成本價就2塊錢?你多花的上萬塊,都是智商稅!
黃金首飾網導讀:315打假:這些毒首飾、假寶石,成本價就2塊錢?你多花的上萬塊,都是智商稅! 不論如何套路,核心原則還是沒有變,只要大家不抱著貪圖小便宜的心,拿著硬知識,及時送檢鑒定和維權,就能有效減少損失,避免上當!...
一年一度的打假節“315”又來啦!
每到這個時候,寶姐都會給大家科普一些新出現的珠寶騙局~希望以此幫助大家提升警惕。畢竟,對騙子多一份了解,就能少掉一些坑。

話不多說,今年的“寶姐打假小課堂”正式開課啦——

金屬首飾
金屬首飾,一直是造假的重災區。圍繞金屬首飾存在的問題,主要可以分為3種:
①克扣含金量、含銀量;
②通過以舊換新、洗金等操作,搜刮、替換消費者的黃金首飾;
③重金屬、有害金屬含量超標。

今年315,又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關注點,就是給黃金稱重的秤,竟然也可能存在貓膩:

并且提醒我們,要檢查計量工具的檢測標記,必須在校準時限之內才行:

可見騙子想要騙起人來,真是無孔不入。
寶姐找了幾起近期被記錄在案的金屬首飾騙局,來看看你有沒有遇到過呢?

黃金變白?
315曝光臺記錄了這樣一件事:一位羅女士在某珠寶店購買了一個足金手鐲,但是拿回去佩戴了十天,就發現手鐲上出現白點。


找到商家之后,商家給出的解釋是:接觸了漂白劑、化妝品、沐浴露等化學用品,導致變白。

并提出只要過過火就可以恢復:
商家的說法究竟對不對呢?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為黃金在接觸了含汞(Hg)元素的物質后,的確會在化學反應下產生白色的金汞化合物。

而日常生活中,汞大多存在于化妝品、護膚品、洗滌用品。建議首先想想是不是化妝品、護膚品有問題,尤其是一些美白產品,是很可能含有汞成分的。

通過火燒,也確實能幫助鑒別是不是遇汞變色,如果是,過火之后就能恢復.....如果不能,就需要送檢來確定含金量了。

鉑金變黃?
無獨有偶,另外一位丁先生購買的18K金男士鉆戒,拿回去只戴了3天,原本銀白色的戒指就變成了金黃色:

不過商家的解釋就有點讓人看不懂了,一會兒說這個戒指是鉑金的,一會兒又說是白色K金:


至于變色的問題,說辭同樣是:接觸了化學品,甚至質疑丁先生噴了香水(后又改口是沾染了妻子的香水).....

總之,連商家自己的解釋都不到位,自然無法取信于消費者,只會讓人覺得你的東西有問題,還在找借口不承認。
那鉑金或K金會在佩戴后變黃嗎?答案是:前者不會,后者會。
都是貴金屬,但鉑金就比金銀要穩定多了,幾乎不存在磨損掉色、反應變色這種情況,即便是接觸化妝品、洗發水這些中性化學物質,也不會影響其色澤。

但是,白色K金因為不是純金,混雜了其他金屬,因此可能氧化變黃。還有一些K金則是表面電鍍層,當電鍍層磨損,就會露出略帶黃色調的金屬色。
所以這位丁先生應該搞清楚的是,自己花費一萬多,到底是買的白色K金還是鉑金;如果是白色K金,質量是否過關;如果都沒有問題,那是自己不懂買錯了,還是商家故意混淆,忽悠在先。


搞活動=變相抬價?
現在的商家,一遇到節假日就變著法地搞“活動”,促進消費。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有活動總比沒有好,能優惠一點是一點。
但是,有些商家的“活動”,和騙局也沒什么兩樣了。
今年一月份,某大福就嘴上喊著“黃金大減價”,只需7000元就能買標價5萬的黃金手鏈;還有人花費1500元,買了原標價7500元的黃金吊墜。

眾所周知,合規的黃金首飾應該按克稱重售價,有特別工藝或設計的,可能添加溢價。但這種超出5倍、7倍的優惠,你敢信?
商家解釋是:標價錯誤。
而事實的情況很可能是將原本7000元的首飾抬價至5萬,然后再打折出售,讓你以為自己撿了多大的優惠,其實只是被利用了“占小便宜”的小心思罷了~

如果你付出的價格和買到的產品相符,那還算好,要當心的是本身產品就是劣質品,或者表面打折實則是變相抬價,那么這個虧就吃得基本沒跑了.....
退換要交折舊費?
買過黃金飾品的朋友,大概都擔心過一件事:看起來非常細的項鏈或手鏈,很怕戴著戴著就斷了。

上個月情人節的時候,畢先生買了一條3克多的黃金手鏈送妻子,結果沒戴兩天就斷了。
有意思的是,送修的時候,商家居然要求他們支付280元的折舊費。


夫妻兩多方舉證手鏈是自己斷的,明明是產品質量問題,修也好換也好,不都應該是商家責任么?為什么還要另外交錢?
正確的流程應該是通過鑒定確認首飾損壞的原因,然后確定是修復還是退換。
如果你也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記得:保留證據,會對自己后期維權有利的哦~

【維權辦法】
對于金屬飾品的維權,是有專門仲裁機構的。
各城市的消費者,都可以去所在城市的“金銀飾晶監督檢驗站”,來委托檢驗或仲裁。該站一般是由城市技術監督局計量認證和認可的,是合法、公正、權威的金銀飾品質監機構。

寶玉石類
寶石類分兩個部分:玉石和彩寶。
對于這兩個部分的造假問題,寶姐說得可不少。想要選購寶石不被騙?只有兩個辦法,通過正規渠道購買,或者掌握足夠多的珠寶知識。
想要惡補這些寶石知識的寶迷,可以進入“每天一堂珠寶課”菜單欄,點擊“今天直播”菜單中的“有問必答”,輸入“XXX(想了解的寶石名稱)”,即可查詢到該寶石的相關信息哦。
只有掌握了硬知識,才不怕那些牛鬼神蛇。

而在玉石圈就更不用說了,簡直遍地都是坑!要知道,翡翠、和田玉、南紅的“高仿替身”有十幾種,動不動就踩到雷。
而且商場經常舉辦的那種“大甩賣”,也大多都是賣的玉石。貪便宜買回來一對玻璃貨,再便宜也得虧得肝疼。

【維權辦法】
對于寶玉石的購買,寶姐最想要提醒大家的,仍然是:選擇靠譜商家,不要在景區、紀念品商店購買,再便宜都不要買。

而為了維權,購買的時候一定要索要證書、發票等票據,保存好。買完及時送檢,維權越及時越好。
珠寶首飾可以去珠寶飾品質量監督站委托檢驗,也可以去中國輕工總會寶玉石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委托檢驗。

也可以在微博等網絡社交平臺上,尋找當地官方媒體求助維權。
對于不屬于商業出售范疇的產品,比如祖傳珠寶、民間翠鉆、從海外帶回的飾品等等,因為檢測目的不是為了解決糾紛,那么可以到各專業檢測機構辦理檢測。
比如寶玉石檢測中心,對鉆石,翡翠,紅、藍、綠及其他寶石都可進行檢測,出具鑒定證書。

網購陷阱
網購、電視購物已經逐漸拓展到了方方面面,連珠寶也不例外。
寶姐家自己也開展了直播間購物環節,了解到行業內不少彎彎繞繞,覺得必須和大家聊一聊。

網上購物面臨最大的問題,當然還是賣假貨。畢竟實體店里東西放在你面前,都可能是假的,何況網上看不到實物呢?
概括起來,網購大家需要注意的,主要有三種套路:

套路一:照“騙”黨
網上買東西,主要就是依靠圖片、視頻。可問題是,現在的照片,都是可以P的!

種水一般的翡翠,濾鏡加一層就能冒充帝王綠,如果不行那就.....加兩層?

這樣一來,勢必導致買到的東西見光死,帝王綠的價格買了粉豆油青,這苦找誰訴?

套路二:貨不對版
網購還有一重問題,就是不能當面取貨,而是通過郵寄、快遞來傳送,雖然提供了便利,卻也制造了偷梁換柱的機會,導致買來的東西貨不對版。

比如和商家協商的時候,說的是翡翠A貨,寄到手的卻可能是染色處理的B貨C貨,反正就算你疑惑,商家也能用“視頻環境與現實存在差異”來搪塞,這啞巴虧你吃還是不吃?
去年雙十一之后,天津消費者協會就對雙十一珠寶首飾類商品進行了復核,結果發現,有網購買和田玉,卻到手大理石的;還有在網上買足銀,卻檢測出來是白銅、銅鎳合金的.....

還有一些直播間擺出你可能聽都沒聽過的“新鮮貨”,到手才發現,其實還是爆花晶、玻璃這些老朋友:

古人說眼見為實,現在是眼見也不一定為實啊!
【維權辦法】
網絡銷售是大趨勢,大家也不要過分擔心,因為不論是用什么方式來消費,大原則抓住了,就不怕上當受騙。
首先,就算是網購,也一定要斟酌好商家的可靠性。現在很多有名的珠寶品牌,也在實踐直播、網購,認準這些品牌商家,總歸靠譜一些。

同樣購買前了解好商品情況,確定是否有證書,是否開具電子發票。這些發票、聊天記錄等都可以留存下來,萬一出問題,后期維權也更規范、更有保障。

對于網購的貴重珠寶,寶姐是絕對支持大家去送檢的,只有權威機構檢驗出來的結果,才是真正的定心丸,確保不吃虧的不二選擇。
編輯:煌
隨著大家越來越了解珠寶,騙子也更加努力地研究新騙局,套路那是常換常新。
但是,不論如何套路,核心原則還是沒有變,只要大家不抱著貪圖小便宜的心,拿著硬知識,及時送檢鑒定和維權,就能有效減少損失,避免上當!
本文由每天一堂珠寶課原創出品
本文315打假:這些毒首飾、假寶石,成本價就2塊錢?你多花的上萬塊,都是智商稅!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315打假:這些毒首飾、假寶石,成本價就2塊錢?你多花的上萬塊,都是智商稅!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hubao/40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