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前的珍珠,憑什么比我剛買的還亮?
黃金首飾網導讀:400年前的珍珠,憑什么比我剛買的還亮? 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經常看到的那些特別大的王室珍珠,不管是王冠還是耳環還是胸針,很多都是水滴型的!!...
最近各國王室都不怎么華麗亮相了,小編只好看看以前的王室活動照,來過過大寶石的眼癮。昨天剛看完咱們故宮的,今天就看看歐洲的:

這頂荷蘭王室的珍珠王冠,小編每次看到都要停下,好像眼神不由自主地就會被它吸引。木有辦法,誰讓這是經歷過400年時間洗禮的大珍珠呢?

這頂王冠上的其中四顆水滴珍珠,屬于17世紀初威廉三世國王的祖母艾瑪麗婭,所以距今已有400年歷史,是歐洲最古老的王室珍珠之一。在小編瀏覽的這條帖子下面,就被推送了一條網友的提問:“為啥那些女王公主戴的幾百年前的項鏈都還蹭亮,我的珍珠項鏈倆月就不亮了?”
一 揭開百年珍珠的真面目
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經常看到的那些特別大的王室珍珠,不管是王冠還是耳環還是胸針,很多都是水滴型的!!

那是因為,在古代沒有珍珠養殖技術,想要擁有珍珠就只能靠天意去遇到。而且野生珍珠都是生長在水底,而不是像現在的養殖珍珠一樣用網子兜著讓它們慢慢長大。雖然在長期的珍珠采集過程中,采珠人發明了許多方法,來提高工作效率及安全系數,但是總的來說,采珠人仍是十分危險的職業,漂溺死傷事件頻頻發生。
1 野生海水珍珠的生長環境和過程
以海水珍珠為例。所謂“天然”就是生來就有的、自然形成的。珍珠蚌在進食的時候,會把嘴微微張開,這時水中一些異物,比如沙礫、樹枝、寄生蟲等,會趁機和食物一同進入蚌的體內的外套膜組織中。

這個不小心嘴里吃進東西的倒霉蚌,為了保護自己的肉肉不被異物傷害,會分泌一種比較特殊的物質——珍珠質。珍珠質中90%以上的成分是文石(成分為碳酸鈣),其次還有充填于文石疊層縫隙間的貝殼硬蛋白。這些珍珠質會一層一層地將刺激物包裹起來,最終形成了珍珠。我們把這種純屬天然意外,并且在生長過程中沒有經過人為干預的珍珠,稱為“天然野生海水珍珠”。

而珍珠之所以能夠呈現美麗的珍珠光澤和獨特的暈彩,就是因為光線照射到珍珠層上,引起的干涉、衍射和反射,產生了類似彩虹的光學現象,“珍珠光澤”因此而得名。
2 野生海水珍珠的稀缺
在歐洲的歷史上,曾經有一個時期被稱為“珍珠時代”。十字軍東征,歐洲人從東方帶回來了大量的珍珠,開啟了珍珠在歐洲的熱潮,隨后數世紀,珍珠變更為皇室專有的寶物。

1530年以后,歐洲許多國家開始為珍珠立法,規定人們必須按社會地位和身份登記佩戴珍珠。1612年,英國王室立法詳細規定:除王室外,一般貴族、專家、學者、博士及其夫人不得佩戴珍珠。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也非常喜愛珍珠,她的衣著和頭飾都常有珍珠佩襯,上行下效,皇室成員、貴婦等上流社會人士莫不用珍珠作為裝飾品以炫耀自己,以至于當時珍珠價格暴漲。17世紀以前,珍珠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那是珍珠最光輝的歲月。
到了18世紀的時候,通常可能打開好幾萬個貝殼,才能找到幾顆天然野生海水珍珠。到了19世紀,天然野生海水珍珠的采集已經接近枯竭。
二 野生珍珠和養殖珍珠的區別
現在我們見到的珍珠,主要是由人工養殖的珍珠。為啥,因為幾乎沒有天然野生的,太少啦。又想戴美麗的大珍珠,怎么辦?沒有條件就要制造條件!靠天吃飯不靠譜,我們自己種(養)。

養殖珍珠,常見的有淡水無核養殖和海水有核養殖。有核養殖珍珠和無核養殖珍珠都是模擬天然珍珠的形成過程,只是有核養殖珍珠是將球形的珠核置入珍珠母貝體內,而無核養殖珍珠是將外套膜的細胞片置入珍珠母貝體內。母貝受到刺激,包裹住珍珠核或者外套膜細胞片一層一層的生長,短則1年,長則3-5年才能夠形成珍珠。

經常買珍珠的仙女們都知道,有時會在高品質的珍珠證書上看到珠層這一欄:

那是因為,珍珠的光澤與珍珠層的厚度、珠層的品質有關。珍珠表面的光澤越強,則珍珠越珍貴,價格也越高。

而天然野生海水珍珠因為其異物很小,也就砂礫那么大吧(太大蚌早就死翹翹了),導致它整個珠體幾乎要被珍珠層占滿。同等珠徑的情況下,野生珍珠的珠層要比養殖珍珠的厚,所以很多情況下也更亮(但不絕對)。
珍珠層
上圖來自:GUILD寶石實驗室
比如備受大家喜歡的Akoya珍珠,直徑小、生長周期短,因此珠層相對其它種類來說較薄,通常是0.2-0.5mm。Akoya也是對珠層厚度最敏感的一種類型的珍珠,因為珠層太薄不僅會影響Akoya珍珠的美觀,還會影響珍珠的耐久性。一般來說,Akoya珍珠的珠層厚度如果大于0.4mm,品質就已經較好。

而以大個頭出來打江山的南洋珠、大溪地珍珠,這些有核養殖珍珠的養殖周期長,珠層也更厚,通常是0.8-3mm。一般來說,珠層厚度大于1mm,品質就有保證了。所以想要你珍珠持久的亮,盡量挑珠層厚的珍珠。

這里插播一點:厚度只是影響珍珠亮的原因之一。此外,珍珠層的排列是否致密,也是影響珍珠亮度的原因之一。所以也經常會出現珠層雖然薄、但是光澤更亮的情況。
三 百年珍珠閃亮的另一個秘密
1 戴的少
比如王冠,也不天天戴。


上圖這頂王冠的主人是拿破侖三世(1808–1873)的妻子,歐仁妮皇后。1853年由西班牙人贈送,上面鑲有212顆珍珠和1998顆鉆石。現在這個美麗的王冠收藏在法國盧浮宮。

比如這套奢華到極致達格瑪項鏈。它制作于1863年,是當時的丹麥國王弗雷德里克七世,送給自己表外甥女威爾士王妃亞歷山德拉的結婚禮物。
2 保養條件好

以前的珍珠多制成耳環,胸針,項鏈等。其中,耳環、胸針基本上接觸不到汗液,所以品質受影響很小。

就算是做珍珠項鏈,貴族們也不怎么戴著它做劇烈出汗的運動。大夏天曬太陽這事兒,以前皇室的人不常干。就算是做珍珠戒指,她們也不洗碗刷鞋呀。
四 如何擁有常亮的珍珠
1 購買的技巧
在買的時候,就需要選擇比較亮的珍珠。

珍珠光澤又稱為皮光、珠光,它的強弱主要決定于珍珠層的物相組成、有序度及厚度。一般而言,珍珠質層越多,珠層越厚,文石排列有序度越高,則珍珠光澤越強。同時,如果珍珠表面瑕疵很少,也會看起來更亮。

珍珠光澤可以分為上圖四個等級,大家在購買珍珠的時候可以對號入座。其實買多看多了,自己心里就有個標準了。珍珠層厚,不一定最亮;但是亮的珍珠,珠層一定不會薄。所以,還是要選擇盡量厚的珠層。這樣就算日后經常佩戴和皮膚摩擦,厚的珠層也可以讓你戴得更久。
2 做好日常保養
做好保養,能延長珍珠亮澤的時間。

珍珠成分是含有機質的碳酸鈣,每顆珍珠含90%以上的碳酸鈣和4%左右的水分,化學穩定性較差,珍珠暴露空氣中時間久了,珍珠層受到氧化,就會由白變黃。珍珠就是靠了這水分使其閃亮生輝的,長期不使用的珍珠容易跑掉水分,大約經過幾年、幾十年后就會自然變黃(這還是在珠層厚有底子可以跑水的情況下)。

不要戴著珍珠運動,你的汗液會侵蝕珍珠表層。不要戴著珍珠洗澡,各種洗護用品會對珍珠產生嚴重的影響。不要戴著珍珠進廚房,油煙也會讓珍珠容易變黃。
此外,還要做好收納,畢竟它只有2.5-4.5的硬度,很容易被其它的寶石劃傷。
3 接受它會變得稍微有點暗淡的現實
不管你買多好的珍珠,只要你在佩戴它了,它就會產生損耗。只不過,你可以通過選擇厚珠層的珍珠、好好保養這兩種手段來延長珍珠光澤亮麗的時間。如果因為接受不了珍珠遲早會暗淡的事實,就拒絕了珍珠,那就永遠無法體會擁有一條亮珍珠的極致享受。

同樣的,如果過分的在意珍珠會變暗淡這件事,也會讓你擁有美麗珍珠的喜悅心情,逐漸被過分擔憂這種負面情緒所替代,實無必要。

珍珠和好看的包包、漂亮的衣服一樣,是為了讓你更開心更美麗的存在。你會在買包的那一刻想,過很多年后我的包就舊了,所以我不買了嗎?
享受現在就好啦~
本文400年前的珍珠,憑什么比我剛買的還亮?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400年前的珍珠,憑什么比我剛買的還亮?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hubao/41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