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家鉆石儲備庫
黃金首飾網導讀: 俄羅斯國家鉆石儲備庫 從俄國沙皇彼得大帝時期開始喜歡收集鉆石和珠寶,他們希望自己的統治能夠綿延至永遠,就像鉆石一樣堅固而恒久。而在克里姆林這樣戒備森嚴的壁壘里,,全副武裝的士兵守衛著驚...
從俄國沙皇彼得大帝時期開始喜歡收集鉆石和珠寶,他們希望自己的統治能夠綿延至永遠,就像鉆石一樣堅固而恒久。而在克里姆林這樣戒備森嚴的壁壘里,,全副武裝的士兵守衛著驚人的寶藏——俄羅斯國家鉆石儲備庫。因為這里不僅是俄羅斯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寶庫之一。
18世紀初,彼得大帝頒布了一道保護珍寶的專項命令,要求國人不準隨便變賣家中的珍貴珠寶和首飾,在一定重量以上的鉆石和珠寶必須由皇家收購。另外,彼得大帝還在世界范圍內搜索鉆石珠寶,很多小國得知他的心頭所好,都把本國最好的珠寶獻上,希望因此得到庇護和福祉。彼得大帝之后,最癡迷于收集珠寶的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她對鉆石切割和鑲嵌的工藝要求極高,俄國歷史上最出色的鉆石切割專家就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出現的。
在幾代皇室不停的收集下,俄國的鉆石庫成為珍貴鉆石最集中的地方,其中光世界前10位的大鉆石就有3顆。
最出名的是“奧爾洛夫”鉆石,這是目前世界第三大鉆石,重189.62克拉。17世紀初,在印度戈爾康達的鉆石砂礦中發現一粒重309克拉的鉆石原石,根據當時印度國王的旨意,一位鉆石加工專家擬把它加工成玫瑰花模樣,但未能如愿,使重量損失不少。這顆美妙絕倫的鉆石后來做了印度塞林伽神廟中婆羅門神像的眼珠。
1739年,印度被波斯國王攻占之后,這顆鉆石又被裝飾在波斯國王寶座之上。之后鉆石被盜,落入一位亞美尼亞人手中。1767年,亞美尼亞人把鉆石存入了阿姆斯特丹一家銀行。1772年,鉆石被轉手賣給了俄國御前珠寶匠伊萬。伊萬于1773年以40萬盧布的價格又把鉆石賣給了奧爾洛夫伯爵。同年,奧爾洛夫伯爵把鉆石命名為“奧爾洛夫”,并把它奉獻給葉卡捷琳娜二世作為她命名日的禮物。而后“奧爾洛夫”被焊進一只雕花純銀座里,鑲在了俄羅斯權杖頂端。有著傳奇經歷的鉆飾使權杖的威嚴令人震懾,“奧爾洛夫”成為鉆石庫中最重要的藏品之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沙皇立即下令把鉆石庫中的珍寶從冬宮轉移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在轉移途中,由于走漏消息,有很大一部分珠寶流失。據一種說法,大約75%的零散鉆石和寶石流入民間。它們一直被包裹在柳條箱里。
在這動蕩的時刻,俄羅斯經濟正處于可怕的直線下降中。俄國內戰結束后,建立了前蘇維埃政權,所有珍藏的75%歸人民所有,部分被賣掉或分散收藏。但部分藏品現已流失,下落不明。保留下來的鉆石庫在克里姆林宮的地下室里塵封了8年。1922年,前蘇聯國家委員會對這些珍寶做了鑒定,并決定由國家珍寶館保存,現在由俄羅斯國家貴重金屬寶石管理委員會管理。
1977年,羅曼諾夫家族的珍寶開始了重大的旅美展覽。這是克里姆林宮珍寶首次獲準離開俄羅斯的土地。
作為俄羅斯國家財富的集中象征,俄羅斯鉆石庫排在世界十大寶藏的第十位。
本文 俄羅斯國家鉆石儲備庫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 俄羅斯國家鉆石儲備庫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uanjie/zuanjiebaoyang/1026.html
- 上一篇: 尋覓鉆石世界的四大版圖
- 下一篇: 英國王室的珠寶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