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克拉”與“K”的關系
黃金首飾網導讀: 解密“克拉”與“K”的關系 克拉是珠玉、鉆石等寶石的質量單位,和貴金屬的純度比例,通常用作寶石的重量上,一克拉又分為100分,如50分鉆石即0.5克拉,以用作計算較為細小的寶石。而k通常用在貴金屬的純度...
克拉是珠玉、鉆石等寶石的質量單位,和貴金屬的純度比例,通常用作寶石的重量上,一克拉又分為100分,如50分鉆石即0.5克拉,以用作計算較為細小的寶石。而k通常用在貴金屬的純度方面,能以當中“貴”的成份與總量作重量比例,總量為24。以金為例,純金為24k。
克拉與k,從英文字母拼讀來看,系同一個單詞,只是表示珍貴寶石重量時譯成克拉,縮寫成ct。而在表示金子的含量比例時,為了在使用時不致混淆,才用克拉的希臘文單詞keration中的第一個字母k來代表黃金的純度。也有用keration的第一個字母來表示黃金的k數,中文稱“開”。
克拉作為重量單位,起源于歐洲地中海邊的一種角豆樹的種子(稻子豆),盛開淡紅色的花朵,豆莢結褐色的果仁,長約15厘米,可用來制膠。角豆樹有一個奇特的現象,無論長在何處,它所結的果仁,每一顆重量均一致。在歷史上這種果實就被用來作為測定重量的砝碼,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種重量單位,用它來稱貴重和細微的物質。直到1907年國際上商定為寶石和黃金的計量單位,沿用至今。鉆石以克拉計重在世界上是法定的,但某些高檔寶石因大顆粒的成品越來越稀少,象紅藍寶、祖母綠、碧璽、海藍寶、金綠寶石……等等目前也在使用克拉作為計量單位。以實際重量乘上每克拉單價,也就是某一顆寶石的價格。1914年,國際上把“克拉”的標準重量定為200毫克。古書中的“克拉”同現在的克拉有所不同。古書中1克拉約為205.3毫克,如果換算成公制克拉,則應除以1.0265。同時各國或各地區的克拉值也不全部相同。1克拉又分成100分,10分以下的鉆我們稱之為“小鉆”或“散鉆”。
在我國,首飾中金子的含量百分比通常有兩種表示方法:即“k”和“成”。光銀樓制作的金飾品,往往敲有“九成金”“七成金”等記號,現在則以k來表示含金比例。24k表示足金、18k則表示含金量為75%。
在流通過程中,k所表示的含量比例這一點被世界各國公認為統一的表示方法,而k所表示的重量概念則越來越被淡化。
純金也叫足金、赤金。但金無足赤,要提純到99.99%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在購買純金飾品時,有的消費者堅持一定要求“四只九”,意義不是太大。
1k為1/24,即指在100克合金中含有4.166克的金子。上表所示k金的含金量即以k數乘以4.166,得到一近似值。既然每k的分值為4.166,那么以24k表示,上限即為99.99%,下限不得低于99.6%。在這二者之間的成色統稱為24k。英國規定達到99.5%以上才稱24k;南非規定達到99.6%;而香港、澳門地區規定只要達到95.84%以上就稱24k。
k金當中除了黃金之外,一般是按一定的比例滲入一些諸如銀、銅、鎳等金屬元素,這樣就形成了一種色澤上面的區別變化。中國有句俚語:“七青、八黃、九學、十赤”。是指通過顏色來區別黃金的成色。
其實在加工當中,象18k要求含金量達到75%,真正在配制過程中,一般盡量控制在75.2-75.3%,避免在制作過程中一旦混入雜質降低了成色。如果仔細算比帳,1克黃金才一百多元人民幣,相差百分之一,只有1元幾角,相差千分之一,只有1角幾分。生產經營者絕對不會去冒成色不足的風險,自己砸自己的牌子。所以消費者為此不必多慮。但也要仔細核對一下鋼印成色與所開發票是否相符。
本文 解密“克拉”與“K”的關系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 解密“克拉”與“K”的關系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uanjie/zuanjiebaoyang/1116.html
- 上一篇: 淺談鉆石切磨的四大要素
- 下一篇: 鉆石的基本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