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謎案---能摔碎的珍珠,一定是假貨吧?
黃金首飾網導讀:珍珠謎案---能摔碎的珍珠,一定是假貨吧? 最近,筆者所在的實驗室接受一個“大溪地黑珍珠”的委托檢測。客戶的黑珍珠項鏈在重新串綴過程中竟然裂開了,“犯罪現場”慘不忍睹!客戶怎么也沒想到美麗的黑珍珠原來只有“...
最近,筆者所在的實驗室接受一個“大溪地黑珍珠”的委托檢測。客戶的黑珍珠項鏈在重新串綴過程中竟然裂開了,“犯罪現場”慘不忍睹!客戶怎么也沒想到美麗的黑珍珠原來只有“薄薄一層”,里面卻是個烏突突的“石頭球”........客戶懷疑自己買到假冒偽劣產品了,于是送來檢測。

圖1、裂開的大溪地黑珍珠。圖片拍攝鮑勇

圖2、大溪地黑珍珠的珠核與珍珠層。圖片拍攝鮑勇

圖3、大溪地黑珍珠的珠核與珍珠層。圖片拍攝鮑勇

圖4、大溪地黑珍珠的珠核與珍珠層。圖片拍攝鮑勇
檢測結果令客戶感到意外,這竟然是真的海水養殖黑珍珠,根據現有的資料顯示它的產地應該是法屬塔希提群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溪地黑珍珠”!
珍珠怎么會如此脆弱呢?
這就要從珍珠的特征說起了:我們的國家標準根據珍珠的形成原因不同,將珍珠分為天然珍珠和養殖珍珠(簡稱“珍珠”);依據珍珠貝(蚌)的生活水源的不同又分為淡水珍珠和海水珍珠。通常認為天然成因的珍珠幾乎絕跡,市場上銷售的基本上都是養殖珍珠。下面是市場上主要產地珍珠的解剖圖,圖片出自《GEMS & GEMOLOGY》 SUMMER 2010,作者已標注,本引用只為普及珠寶知識。

Figure. Shown here are sawn non-beaded freshwater cultured pearls (top), beaded saltwater cultured pearls (middle), and natural pearls and non-beaded “keshi” cultured pearls (bottom). Photo by H. A. Hänni, © SSEF.

圖片顯示世界主要產地珍珠的剖面圖,上排為淡水無核養殖珍珠,中排為海水有核養殖珍珠(中),下排為天然珍珠和無核“克氏keshi”養殖珍珠。圖片作者H. A. Hanni拍攝,©SSEF。
從圖片上我們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1、天然珍珠、大多數淡水養殖珍珠是“無核”的,珍珠層的厚度約等于珍珠的半徑。
2、大多數海水珍珠是“有核”的,不同產地的珍珠其珍珠層厚度也不相同,通常從1毫米~幾毫米不等。有些產地的海水珠珍珠層可能很薄,比如日本珠。
3、珍珠制品佩戴時應注意保養,尤其是海水珍珠!絕不像某些媒體公眾號、商家宣傳的那樣,珍珠很堅硬,正常佩戴不會出問題.......
海水有核珍珠內部的貝(蚌)殼制成的珠核一般是層狀結構,這種層狀碳酸鹽結構會因為失水、老化而產生裂紋,這就是海水養殖珍珠可能碎裂的原因。而天然珍珠和淡水無核珍珠的珍珠層是一種特殊的“同心放射狀多層結構”,這種結構的抗破碎能力極強,所以我們很少聽說天然珍珠和淡水無核珍珠會摔碎,但是這并不是說淡水無核珍珠日常佩戴時就不需要保養了!
筆者在日常檢測過程中經常遇到“由于佩戴不當、缺乏養護造成珍珠飾品損壞的案例”,比如,大溪地黑珍珠跌落到地板上破裂;名貴的日本Akoya珍珠由于缺乏保養,一個夏天珍珠層被汗水腐蝕露出珠核的;珍珠打孔不當造成珠層脫落等。
下面是一位朋友新買的大溪地黑珍珠項鏈墜跌落破裂的案例:




大溪地黑珍珠項鏈墜跌落破裂。
下面這個呢?是顧客拿鉗子修項鏈扣,結果把日本珍珠給夾碎了一粒!
客戶自己維修項鏈扣結果把日本珍珠Akoya給夾碎了.
其實,珍珠作為生物成因的有機寶石,比常見的天然礦物類寶石更脆弱也更神秘!比如珍珠核,天然珍珠可能是一顆砂粒形成的珍珠;而海水養殖珍珠通常植入的是貝(蚌)殼打磨成的圓珠。隨著養殖技術發展,天然寶石比如綠松石、紫水晶、珊瑚等都可能成為珠核,塑料、陶瓷、甚至海螺、螃蟹都可能被“植入”貝殼體內成為珍珠核。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有趣的“珠核”吧?

綠松石核珍珠。圖片源自網絡

綠松石核珍珠。圖片源自網絡

綠松石核珍珠。圖片源自網絡

寶石珍珠。圖片源自GIA網站,作者Photo by Nuttapol Kitdee.

海螺核珍珠。圖片源自GIA網站。

藍寶石核珍珠。圖片源自GIA網站。
本文珍珠謎案---能摔碎的珍珠,一定是假貨吧?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珍珠謎案---能摔碎的珍珠,一定是假貨吧?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xuzhi/40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