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這么硬,憑什么叫“軟玉”?
黃金首飾網導讀: 和田玉這么硬,憑什么叫“軟玉”? 現代礦物學的相關教材資料中,把玉分成硬玉和軟玉兩大類,翡翠屬于硬玉,而和田玉屬于“軟玉”。對此,從來沒有人提出過質疑,可是,和田玉的硬...
現代礦物學的相關教材資料中,把玉分成硬玉和軟玉兩大類,翡翠屬于硬玉,而和田玉屬于“軟玉”。對此,從來沒有人提出過質疑,可是,和田玉的硬度和翡翠不相上下,為什么一個叫‘軟玉’一個叫‘硬玉’?中國自古就沒有把和田玉叫‘軟玉’的傳統,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
“軟玉”其實是個外國人起的名字。1846年法國礦物學家德穆爾將和田玉命名為nephrite。nephrite和透閃石一樣僅僅是個礦物學名稱,沒有任何的文化含義。但這個詞到了日本人那里——1914年鈴木敏出版的《寶石志》,就被翻譯成了帶有某種負面色彩的名稱——軟玉。和田玉的硬度要比鋼鐵大得多,誰要是覺得和田玉軟,可以用腦袋去試試。那為什么日本人人要用“軟”來命名一種比鋼鐵還要堅硬的東西呢?
有人會說,其實軟是個中性詞,沒有任何情感色彩在里面,而且和田玉溫潤內斂的氣質的確是和“軟”有某種聯系。真的是這樣嗎?那我們能夸性格溫潤的人叫“軟人”嗎?呵呵。
日本人翻譯的這個“軟”字,放在和田玉上的確不是什么好名字,這一點估計日本人也知道。而之所以要那么叫,就是因為日本人很清楚和田玉對于中國而言意味著什么,就如同日本用“支那”稱呼中國一樣。過去日本都以“漢”、“唐”、"宋”、“明”等方式稱呼中國,但在甲午戰爭后,便開始使用“支那”一詞。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之后,“支那”一詞才從日語的正式場合中被迫退出,只為部分日本右翼反華人士以及激進臺獨支持者所用。
稱和田玉為“軟玉”,他們可能是故意的。
玉文化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是我們文明的一塊奠基石,世界上沒有別的民族和國家有這種文化,它已經有七八千年的歷史了,我們的先賢對和田玉作了多少精辟的論述。而現在我們真的要輕視這七八千年的文化傳統,去遷就一個摒棄了玉文化精髓,出現才一百年的所謂慣例“定義”,甚至視它作“慣例”,這真的合適嗎?這叫妄自菲薄,這才叫違反慣例吧?博觀認為,“軟玉”之稱,有待商榷。所以玉器以往的圖錄中,都沒有將拍品標注為“軟玉”,而是盡可能準確的將它們分別標為“和田玉”、“和田玉籽料”、或者按照顏色標明白、黃、青、墨玉等等。我們區分玉質的標準,恰恰是依據幾千年來中國人收藏玉石的慣例,因為“約定俗成”的概念,往往是民間智慧沉淀的結果,也是根植百姓心中,最質樸、最真實的文化精髓。
。
本文 和田玉這么硬,憑什么叫“軟玉”? 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 和田玉這么硬,憑什么叫“軟玉”? 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hubao/27260.html
- 上一篇: 鉆石的價值體現在這里
- 下一篇: 瑪瑙的顏色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