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黃非翡翠 天價惹質疑
黃金首飾網導讀: 田黃非翡翠 天價惹質疑 在春拍中,有一件田黃被拍出10萬元/克的高價,頓時田黃成為收藏者的關注點。目前6年漲5倍的神話令田黃石成為“瘋狂的石頭”,漲幅與翡翠相提并論,...
在春拍中,有一件田黃被拍出10萬元/克的高價,頓時田黃成為收藏者的關注點。目前6年漲5倍的神話令田黃石成為“瘋狂的石頭”,漲幅與翡翠相提并論,而關于田黃礦產資源多少一直成為業內爭論的焦點:“礦地被好幾代人翻了很多遍,現在還有田黃嗎?”
田黃的價格已成天價?田黃產地還有田黃石嗎?記者上周實地探訪田黃石唯一產地福州壽山,走訪當地的石農、加工作坊主、田黃商人、工藝大師等,一探究竟。
田黃神話:一夜致富夢

52歲的張天平是田黃石農,他在壽山村土生土長,自幼跟著長輩們在壽山村坂溪、溪坂田“摸爬滾打”,60年前開始了挖壽山石的生涯。“我的田里沒有很大很好的田黃,只有小個頭的,當時為了生活,挖到的都陸續賣掉了。”
張天平的運氣也不錯,他的“原始積累”大部分不是來自早期販賣田黃所得,而是來自近幾年“賭石”。烏鴉皮是田黃外層的灰黑色表皮,有點像包裹翡翠原石的外層,可以通過電筒照出里面的田黃等級、質量如何。有很多次,別人照出來是白心(即里面的田黃是白色的)的烏鴉皮,張天平卻判斷有黃心(即有黃色的田黃)而低價買下,而事實最終證明他是對的。
田黃身價百萬,給小小的壽山村帶來了暴富的傳說。“不是很多暴富的故事,但確實有。”上世紀80年代,石商陳孔興就曾經遇到這樣的好事情。原來,村里其他人在自己田里挖石頭時挖到一塊大“牛蛋”(即實心的普通石頭),因為沒有帶手電筒,目測判斷是普通石頭就隨手丟掉了。陳孔興對田黃很熟悉,感覺這塊牛蛋可能是田黃,于是撿回家沖洗后用手電筒一照,全是通透的,果然是田黃!這塊重1斤6兩的田黃最后賣了4萬多元。曾經經過他手中的還有一塊9斤重的田黃,1985年以13萬元賣給北京榮寶齋,目前價格已經飆升至億元,另一塊賣給香港房地產商的石頭有10斤重,最新報價達3億元以上。
探訪壽山:田黃難淘石農須集體議價
“以前的田黃很多,太便宜了。”張天平的兒子張華算得上是“石二代”,30歲出頭就已經成為父親得力的助手。“當時真正受益的并不是石農,而是福州的‘二道販子’。而且最終賺錢的是那些當時賣得不好,囤下貨的。”他還記得,上世紀80~90年代,他住在壽山,自己拿著鋤頭到地里去挖,還能挖到田黃,不過只能挖到10克左右的普通貨。“那時一袋子賣幾百元。”如果放到現在?“那市價就要上千萬元了。”那個時候,每天都有福州的買家走著山路到壽山買石頭,石農往往還要殺雞招待他們,希望他們能買走。“現在可不一樣,上壽山的買家如果沒有面子,沒有實力,是看不到東西的。”
大行家梁章凱就有這樣的面子。記者跟隨梁先生上山,剛在石農陳先生的門口站定,一輛摩托車便急匆匆地在門口停下,身上全是泥漿的男子還沒下車,手上就高舉著一顆小石頭朝人群叫喚。“挖到田黃了!”吸引眾人圍觀。這顆只有小指大小的小石子就是田黃?梁章凱打開手電筒照給記者看,果然通透并現出橙紅的顏色。田黃這么容易就挖到嗎?石農陳永喜掏出一個果脯的零食罐,里面塞滿了用白色紙巾包裹的物品,打開一看,全是田黃!不過,這些田黃的個頭都很小,有的甚至只有拇指的一半。梁章凱告訴記者,這里還是每天都有人在挖田黃,但是與以往相比幾率小了很多,而且也很難找到大的田黃了。
記者跟隨一行人來到田里,發現有一塊大約兩畝的地被圍了起來,旁邊還裝上了攝像頭。陳永喜告訴記者,這一塊地是最后的“保留地”,政府部門禁止私人挖掘。而他的田地就在距離十幾米處,已經被深挖了3~4米,有5~6個人正頂著火辣的太陽忙碌著,有的用鋤頭挖動著泥土,有的把挖到的石頭和淤泥往坑上倒,有的拿著長長的水管沖洗著石頭。“有時候忙上半個月也沒什么收獲。”陳先生說,如果找到田黃了,就要幾個股東們坐下來一起商量定價,賣也是要大家同意才行。
剖析:石商靠原石與藝術品之間利潤差獲利
“2009年,我有一塊一兩重的田黃加工后賣了13萬元,賺了2萬元,覺得很開心。放到現在,至少幾十萬元了。”廖國慶是張華的好朋友,也從小接觸田黃這個行當。他告訴記者,田黃的“暴漲”其實是從2007年、2008年才開始的,“以前很好的田黃1克也就1萬元左右,現在起碼要五六萬元。”不過,他認為田黃的價格遠沒有翡翠漲得那么快:“畢竟田黃是石,翡翠是玉,我們沒想田黃能賣到翡翠那個價格。”
田黃與翡翠價格相當
業內看法不一
市場對田黃令人望而生畏的天價頗有微詞,張華和廖國慶表示:“田黃沒有想象那么貴。”最近,張華淘到一塊田黃原石,重25克,賣價30萬元。“以前都說一兩田黃才成才,現在的要求是25克。”廖國慶說,10來克的田黃很難賣到1萬元/克,如果是50克的田黃,價格可能在100萬元以上,達到2萬元/克;如果是100克的田黃,價格可能可以達到300萬元,即3萬元/克。“田黃有好壞之分,市場上還有幾千元一件的田黃吊墜。”
如此高的價格,誰還會買田黃?“我們做生意的,遇到價格合適的還是會買。”張華說,除了收藏者和工藝師外,商家也是最大的買家,“我父親早年挖的料都賣光了,后來的都是積累資金后向石農買的。”他們買田黃很有目的性,看到原石后會憑經驗判斷加工后能有多大的利潤空間,才會考慮買下。
田黃商人靠什么賺錢?賺取原石和藝術品之間的利潤差是他們最重要的盈利模式。張華舉例,2000年十幾萬元能買到100克的田黃,經過加工后,能賣20萬元,除了1.5萬元的加工費外,還能賺七八萬元,而近幾年買100克的田黃可能要100萬元,加工后往往可以賣到200萬元,加工費不過6萬元左右,利潤空間更大了。當然,他也補充說,不是所有的田黃都能賺到這樣的利潤,畢竟買賣雙方對價格還要進行一番博弈。
石商涉足整個產業鏈
“現在石商當中有相當部分是從石農中來,他們已改變以前只懂挖石的做法,而是將其加工后投入市場。”梁章凱說,出現這樣的變化,一是因為資源缺少,石農或石商都無法像早期一樣直接獲利:“剛開始資源豐富時,他們只想能賣到一定價位就好,后來發現轉手就能賣高價,加上外商又直接找上門來,他們從而改變思路自己開店。開店后知道原石要有一定的工藝水平才能賣更高的價位,他們也去找工藝師們雕刻,同時培養自己下一代做生意、學雕刻。”石商開始涉足整個產業鏈,正因為他們已經把田黃當作藝術品和鑒賞品而不單只是資源。
。
本文 田黃非翡翠 天價惹質疑 由黃金首飾網的小玲整編收集于網絡, 田黃非翡翠 天價惹質疑 的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黃金首飾相關的文章,請點擊查看黃金首飾的其它文章,請關注黃金首飾,http://www.green7ye.com/zhubao/31812.html